为实现基层民主与治理有效,淳化县在以秦庄村为首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了灵活多样的议事协商实践,探索出村党支部领导下的“1+5+N”议事协商模式,健全了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为推进基层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探索出有益路径。
配强“一支力量”。坚持配强力量、优化组织,首先健全议事协商机构,按照“法治为基、自治为本、德治为魂”的思路,推行“1+5”机构设置模式,1即议事协商委员,议事协商委员会是工作的实施主体,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从“村干部、驻村干部、乡贤能人、退休老干部、本村党员、群团组织成员”6类人员中推荐,由党支部提名或10名户代表联合提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具有代表性、公认性和稳定性。为了梳理和整合村庄治理需求,我们成立了常任、红白事、文化爱心、道德评议和十户联治5个理事会。这些理事会分别在组织协调、婚丧嫁娶、公益文化、精神文明和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健全“一套制度”。秦庄村坚持把制度建在前,力求实用规范、简约可行,建立形成了“1约+1规程+1套机构+11项制度”,其中,1约即《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秦庄村村规民约》,将政策法规、公序良俗等转化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导形成村里大事大家议、村民的事村民办的共识。1规程即《议事协商规程》,从议事主体、内容、程序、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总体规范,让议事协商工作有了总体遵循。1套机构即“1+5”机构设置模式,明确议事协商实施主体的组建和职责。11项制度包括红白事管理、文化生活、环境卫生等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村民身边的大小事,为商议各类议题提供了具体指导。
优化“一个流程”。坚持“便民利民、简约高效”原则,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建立“八步走”议事程序,一是议题收集,由常任理事会收集各方反馈议题,汇总整理后形成《议题单》,提交村党支部研究,累计收集议题80余条。二是支部提议,支部召开支委会集中研究议题,对反馈多、影响广、争议大的充分讨论,提出相关意见、方案,形成决议意见。三是“两委”会合议,充分讨论,补充完善方案,形成商议案,先后形成《葡萄产业发展规划》《村集体入股秦农富产业园方案》《推选“秦庄好人”人选名单》等商议案13份。四是议事协商会商议,由议事协商委员会召集议题相关主体参会,形成协商结果。五是党员大会审议,召开党员大会对协商结果进行审议,确认协商结果。六是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决议,对协商结果进行最终决议。七是协商结果公开。八是监督落实,确保协商结果落实。
推动治理有效。为确保议事协商更有实效,秦庄村创新议事协商形式和载体,主要采取“座谈协商、论证协商、恳谈协商、民主决定”四种形式,鼓励村民因事而议,提高矛盾问题解决效率。通过村民议事、庭院议事,秦庄村对红白事举办标准做出规定,倡导婚宴规模控制在15桌以下,饭菜不超过300元/桌,烟不超过12元/盒、酒不超过80元/瓶,收取非亲属贺礼控制在100元以内。近年来,红白理事会监督协办“红白”事14件,为村民节约花费40%。“十户联治”理事会邀请民警到村讲授《农村防传销诈骗网贷》《赌博与涉毒对人的危害》等法律知识,在村微信群发布《禁毒禁赌倡议书》,建立治安联防队,推动完善秦庄村法治体系,村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供稿:淳化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