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陵前镇设立“白鹿原说事会”,通过“支部搭平台、群众唱主角、能人挑大梁”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开辟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组织建设多元化。坚持“党委统揽、支部主导、多方联动、共治共享”原则,全镇19个村设置“白鹿原说事会”,成立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会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法律明白人”和乡贤能人等为成员的说事会,说事会以“零距离沟通、添笑容说事”为宗旨,以“说明法律政策、说消矛盾纠纷、说通社情民意、说清干群关系”为目标,做好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纠纷排查常态化。健全落实社会矛盾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及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坚持“一月两排查”、“一月一台账”、“一月两例会”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带有倾向性、突发性、全局性的问题,及时报告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调处,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对辖区内可能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进行逐一梳理登记,建立台账,指定专人包案,明确调处时限,定期反馈调处进展,杜绝有调无果、有头无尾,防止纠纷反复出现。
调解人员专业化。通过积极推进“一村一法律工作者”,发挥工作者懂法律的知识优势。通过“个人自愿申报、群众联名推荐、组织主动邀请”等方式推选产生后,由村党组织发放聘书,目前26名乡贤能人已化身为群众身边的“调解员”和矛盾纠纷的“灭火器”。定期对说事会成员开展法律法规和调解技能等专题培训,目前说事会中持证上岗的“法律明白人”共有38名。制定《“白鹿原说事会”工作制度》,逐人签订《纪律承诺书》,对不胜任、不尽职的由村党组织及时调整,确保整支说事队伍可信可靠。
调解工作体系化。实行村、居、企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启用了“网格+调解”的模式,聚焦矛盾多发领域进行全方位排查。说事会要求网格员要主动收集社情民意,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要求调解员调解纠纷时候要快、细,快就是立即调处,细是要做细致的思想教育说服工作,千方百计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制定实行定期跟踪回访机制、定期考核评议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对乡村治理工作把脉问诊,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情况,从乡村治理方面找问题、查根源、补短板,逐步夯实农村和谐稳定的治理根基。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