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平市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农村党组织“整镇过硬、整县提升”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坚持“三个一”同步发力,持续夯实筑牢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一套体系”抓落实。一是领导干部统筹抓。扎实落实“市级领导包联、镇党政领导包抓、村党组织书记负责”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点开展政策宣讲、调查研究,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持续巩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创建成果。二是支部班子带头抓。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强化支委会议事决策职能,明确支委会决策事项,规范决策过程,充分发挥支委班子的领导作用和整体功能。三是党员骨干具体抓。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向15个脱贫退出村选派“第一书记”15人、向27个行政村派驻工作队员82人,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帮助所驻村党组织巩固拓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
“一个标准”明规范。结合各镇(街道)工作实际,采取共性标准和个性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对标对表“六个过硬”“七个达标”创建要求,构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四梁八柱”,分领域赋分定级、分类别管理负责、分阶段达标创建。按照“支部自评、党(工)委审核、市级评定”原则细化评定程序,由支部形成自评意见提交党(工)委初核后,报市委组织部实地复核,组织开展评估验收,并按程序公示公开评定结果,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确保评定程序规范、过程透明、质效过硬。规范台账管理。严格落实巩固拓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回头看”整改台账清单,动态掌握示范点建设情况,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一批制度”聚合力。一是组织生活正常化。每月印发党建工作要点,35个党(工)委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二是教育培训经常化。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相结合,采取集中轮训、理论宣讲、“三会一课”、在线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阵地建设规范化。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及时更新党员权利义务、合理规划布置党旗、入党誓词等,让党员活动更加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四是健全考评机制。将“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建设成果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使每个党支部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彰显实干担当的鲜红旗帜。
(供稿:兴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