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功县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要求,大力推动实施五大工程,为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培训提能工程,锻造过硬能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采取课堂+实地、县内+县外、线上+线下等方式,聚焦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内容,累计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60余期、受训人员8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观摩、驻村干部擂台大比武和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等活动,在全县营造“加压奋进、实干争先”的浓厚氛围。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筑牢基层堡垒。出台了《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布置参考模板》,采取“8+X”模式,优化功能部室布置,进一步拓宽了阵地服务功能。建立了367人的村级后备人才库,同时以科级以上和后备干部为主体,选派262名年轻干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落实相关待遇,确保他们全力投入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推广“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行村干部补贴与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制度,提升干部工作积极性。
实施筑巢引才工程,提供源头活水。主要围绕农业方面的技术需求,选派对口优秀专家110余名,组成“专家服务团”,同时为46名县管拔尖人才结对一名基层联系点,帮带2名人才骨干,成立市县“猕猴桃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各1个,帮助群众提升猕猴桃种植水平。创新开展人才进网格,将千名乡土人才编入全县183个行政村担任科技网格员,让资源沉下去、人才聚起来、产业活起来。成立乡村科技服务团,开展技术下乡惠农活动10期,惠及群众800余人。
实施治理提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行“一月一观摩、一月一评比”活动,积极推行一村一策,探索形成了“县镇村联动”“点线面结合”的整治模式,3个村被命名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全面推广“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制度,武功镇聂村荣获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大力推行“1+1+N”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村级阵地设立警务室、调解室,打造“老朱说事”矛盾调解品牌,全县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
实施体系重塑工程,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县级领导包镇联村和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县委重点工作观摩内容。县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成员单位围绕中心工作,制定了年度实事清单36项,压紧压实了成员单位责任,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质量。县驻村办对驻村人员选派单位责任落实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按时足额拨付相关费用,解决生活困难,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常态化开展包抓村开展走访活动,帮助解决问题,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