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恰逢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逢集”之时,街道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不少卖完瓜果蔬菜的群众提着大篮子、扛着小扁担,往上河社区华西小区兴冲冲走去,一堂乡音党课正在这里开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我们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完工,社区老人闲暇之余有了好去处;社区农产品加工中心也开始动工建设啦,厂房建成后,山上的药材、松子和香椿就可以在山下的厂子加工,附近的群众可以就近上班了……”上河社区“乡音课堂”浓浓乡音情,声声入民心。
这样的“乡音课堂”在镇安县基层镇村已经成为常态。
——“开办农家乐需要些什么证件?”
——“我农家菜做得不错,想在十里鱼坊对面办个‘农家乐’。”
“我们青树村在苏陕协作的政策支持下,打造了集生态康养中心、特色陕南民俗和休闲垂钓园于一体的冷水鱼养殖产业园,还建成了占地百亩的十里鱼坊,这里即将成为一个乡村旅游‘新村庄’。大家平时要保持好整个程家川沿线的环境卫生,把传统的农耕文化保护好,更要发挥好自身特长,做好旅游接待工作,让外地来旅游的客人感受到我们的发展特色、淳朴民风和热情好客⋯⋯”乡音党课上,青树村联村干部王斌细致地和村民讨论村子的发展。
“作为西口最大的一个回汉群众融合村,我们应该明确发展思路,把开发程家川地区乡村游、农耕文化体验游、亲子游等民族生态特色旅游产品作为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青树村支部书记石宏星说。
没有宣传彩页,无需课桌板凳。上党课的不仅是村干部,也有大家熟悉的人民教师。
“兴修石坎建护栏,观山望水很新鲜;聂家沟口是景点,民族广场在中间;广场卫生搞得好,基础设施都齐全;气候温和连山川,回汉两族住里面;观音庙处好景点,进到里面龙洞川;民族政策放在先,人民幸福好生活!好生活!”一阵快板声过后,台下观众连连拍手叫好,7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老党员吴芳吉拿着一副快板唱响了聂家沟村的“乡音课堂”。
党员、群众围拢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社区广场,一句句乡音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讲述,一堂堂有思想、接地气、冒热气的“乡音课堂”带来党的好政策,亲切朴素的乡音,还原乡味乡情,唤起群众的共鸣。
近年来,镇安县各基层党支部针对集中宣讲难度大等实际情况,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按需搭配人居环境提升、助农、惠企等政策,积极办好“乡音课堂”,创新开设“小板凳”微党课,因地制宜把“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大力发掘、培养群众中的“草根讲师”,把“农家院子”变成“学习园地”,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以乡音党课助推乡村振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