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延川县关庄镇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联村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按照“画点、连线、扩面”思路,以太相寺村为试点,通过创新落实“组织联建、产业联兴、人才联育、治理联抓”系列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聚焦党建引领,组织联建筑堡垒。结合“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抱团取暖”思路,以“红色乡村”太相寺村为轴心,联合地理位置相邻、资源优势互补的十甲、二八甲村,成立设施农业联村党组织,初步构建“县技术指导员包片、乡镇监管员包村、党员中心户包点”设施农业产业网格化管理新格局。通过推行党建工作同研究、组织生活同开展、各类资源同分享、党建经验同交流的“四同”工作法,持续提升联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聚力提质增效,产业联兴强支撑。系统落实“五个一”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规划建设一步到位”,按照3年领先、5年不落后、15年正常运行目标定位,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建成95式新型温室大棚62座,打造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管理运行一键操作”,在示范园区大棚配套安装智能设备,指导种植户安装远程操作手机APP,实现调温、打药、施肥等管理远程一键操作;“党员群众一起用力”,组建以棚栽种植大户、瓜菜技术员、党员示范户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协调解决生产销售环节中的问题。确定3名种植户,负责基础设施管护、区域环境保洁等事务,不断提升园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一个标准”,通过统一引进名优瓜菜品种、统一农资用品质量标准、统一棚栽四季管理技术,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管理,确保园区产出的果蔬绿色有机无公害;“富民强村一体推进”,通过政府促销、村集体代销、电子商务直销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统筹发力,园区单棚年均收入达6万元以上。村集体按照“流转返租”模式,将园区大棚分租给农户,年增收15.5万元。
聚智储备力量,人才联育激活力。多渠道聚才汇能,储备9名以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党组织建设后备力量。推行班子成员和后备人才跨村组交流锻炼模式,逐步破解班子成员能力欠缺、力量储备不足、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联村党组织聘请了大棚管理专业技术员1名,建立了“土专家”“老把式”等各类实用型人才储备库,先后开展棚栽技术现场交流会9场次,参训720余人次,提供“田间地头送技术”23次,有效帮助群众提升大棚标准化管理水平。推选管理水平高的党员为“红色代办员”,在常态化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代购代销、政策解读、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户人人成为大棚管理的行家里手。
聚情服务于民,治理联抓促提升。建立完善镇、村、组、户四级网格管理模式,统筹推动区域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乡风文明等工作,初步形成联村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共治、网格管理的服务治理体系。按照“修旧如旧”思路,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善,彻底消除“视觉贫困”的同时保留了“乡愁记忆”。结合“菜单式”矛盾纠纷调处模式,联村党组织目前为群众提供“点餐”“送餐”服务12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起,进一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通过定期开展“红色夜评会”“红色说事会”等方式,按季度评选“好婆婆”“好媳妇”,不断提升村庄乡风文明整体水平。
(供稿:延川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