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洛南县保安镇鱼龙村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实施“四诊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构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疑难问题不上交”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全面“巡诊”。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服务为本,把村民“来访”变为干部“下沉”。将全村划分为20个片区,在片区组建党小组3个,选优配强党员中心户10名,构建“村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和“1+2+N”服务体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定期组织村组干部、片长、党员等基层治理骨干力量,进行全覆盖、无盲区走访。截止目前,已累计走访群众780人次,排查矛盾纠纷隐患43条,化解40条,3条正在积极化解之中。将村组干部、片长、中心户长联系方式对外公示,同步完善“人盯人+”“腾讯为村”等即时呼叫措施,确保村干部24小时与群众“零距离”。全面推行民事代办和AB岗坐班制度,确保群众即来即办。
集中“会诊”。坚持问题导向,健全联动机制,把“被动”管理变成“主动”应对。实行分类管理,将已当场处理的问题纳入“结案”台帐,适时跟踪回访。将未当场解决的问题划分为党员服务、民生服务等7大类,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分类处置、协同化解。深化拓展村“吹哨”单位“报到”机制,按照服务类别,分类邀请派出所、司法、法庭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体协商,科学合理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联合商定结果,将责任明确到人和职能部门,包案处理、限时解决。
靶向“出诊”。坚持分类施策,突出联动发力,把“单一”调处变成“综合”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坚持以规处置,针对常规民事代办问题,按照不同类别,由村党支部联合包扶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办理。坚持以德处置,针对个别疑难问题,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党员和“五老”等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作用,打好感情牌,用好“方法论”,主动出击、逐个攻坚。坚持协同处置,针对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等突发事件,广泛发动“五老”、片长、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目前,全村共组建志愿者服务队2支,开展活动6场次,服务群众近600人次。
定期“复诊”。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常态长效,把治理“短期”成效变成“长期”常态机制。组织精准回访,结合“人盯人+八抓八防”基层社会治理,坚持每月1次的常态化走访活动不放松,确保群众满意。开展效果评估,每个季度,组织村民代表、党员等对解决问题效果进行评定。每年开展1次优秀组长、片长、中心户长评选活动,激发其为民服务热情。严格考核,建立村干部、组干部、片长、党员正负面工作清单,对于表现优秀的优先纳入后备干部人选,对于工作敷衍、走形式、不认真的及时调整。
通过“四诊法”融合,让群众办事少进门、少跑路,真正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纠纷就地化解、高效化解和依法化解,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及基层治理水平。
(供稿:洛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