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大荔县在总结近年来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党员星级管理,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形成了覆盖全体党员、管理方式多样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格局。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背景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具体的系统工程,它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大荔县现有党(工)委40个,基层党组织1412个,党员30969名,其中农村党组织272个(村党总支175个、村党支部97个),农村党员20679名,占党员总数的66.8%。针对农村党员数量庞大、情况复杂、差异性大,党员教育管理存在“一刀切”“大杂烩”等问题,大荔县在深入基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经济状况、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将农村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困难党员、流动党员、老年党员和病弱党员六个群体,建立台账,定向施策,分类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融合转型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管理教育好、管理好、服务好、作用发挥好“四好”目标。
二、做法
1.在职党员突出示范引领。主要包括村组干部、“113乡村振兴人才”中的党员和第一书记。教育培训上,重点突出党的方针政策、维护村级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村级事务民主管理、预防职务犯罪等内容。管理方式上,在职党员根据所担任的职务,围绕村级事务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并向村民作出公开承诺,始终走在前、作表率。星级评定上,重点围绕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情况,确定是否得星。西城街道对村组干部党员实行“目标式”考核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其承诺事项进行考核监督,将考核结果与评选先进相结合,激发村组干部党员工作热情。
2.无职党员突出设岗定责。主要包括在村级组织中不担任任何职务的党员。教育培训上,重点突出支农惠农政策、实用科学技术、创业致富技能等内容,增强无职党员的“双带”能力。管理方式上,主要采取“按需设岗、自愿领岗、责任到人”的原则,根据无职党员工作实际和特长,设置政策宣传、民事调解、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监督、村务财务监督、安全巡逻等岗位,明确具体工作任务,让无职党员有担子、有动力、有作为,既推进了乡村治理,又增强了党员荣誉感。星级评定上,重点围绕参加设岗定责和兑现承诺情况,确定是否得星。朝邑镇在无职党员中成立了冬枣质量安全巡查队、平安建设巡查队、环境保护巡查队等,有效发挥了无职党员作用。
3.困难党员突出结对帮扶。主要包括家庭年收入较低、因灾因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教育培训上,重点突出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务工技能等内容,动员其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证其掌握1-2门致富技能。管理方式上,安排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与其结对帮扶,通过精神扶志、物质帮困和技能帮教,提升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发展生产的能力。星级评定上,重点围绕主动改变生活困难现状的积极性和产业致富情况,确定是否得星。两宜镇北贝村成立了种植养殖、劳务输出、关心关爱、手工编织等党员帮扶帮困互助组,实现党员“1+1”“1+N”常态化帮扶。范家镇西歧村困难党员党七虎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积极发展产业,自主栽种冷棚冬枣3亩,桃树1亩,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元以上,改善了家庭生活现状,也成为周边村困难党员学习的榜样。
4.流动党员突出跟踪服务。主要包括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教育培训上,党支部在跟踪联系时告知其支部近期主要工作,并通过QQ群、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内容,组织党员讨论,发送学习心得。管理方式上,支部班子成员建立“一对一”包联机制,签订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承诺书,发挥流动党员网上支部作用,要求流动党员每月主动与党支部联系,汇报工作生活情况,积极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星级评定上,重点围绕参加流动党员网上支部组织生活情况,确定是否得星。韦林镇鼓励流动党员及时将外地的先进实用技术、致富项目反馈支部,增强本村经济发展能力,特别是利用春节、国庆等假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引导在外优秀人才回归、产业发展资金回流。
5.老年党员突出发挥余热。主要包括年龄在60周岁以上能够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教育培训上,重点突出宣传党的惠农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等内容。管理方式上,主要动员老党员积极发挥余热,主动参与村务监督、培养中青年党员等工作,鼓励老党员为村级事务、邻里和谐再作贡献。星级评定上,重点围绕其发挥传帮带作用和完成承诺情况确定是否得星。冯村镇动员老党员担任乡风文明观察员、社会矛盾调解员、“两改”监督员、党务村务监督员等,做到离岗不离党、人离心不离、退位不褪色、下台不拆台,实现老有所为。
6.病弱党员突出送学上门。主要包括年老体弱、腿脚不便、常年卧病在床、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教育培训上,以送学上门为主,重点突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史等内容。管理方式上,党员村干部和党小组长根据居住情况,“一对一”包联病弱党员,采取主动联系、走访慰问等方式,体现党内关怀,动员病弱党员为村上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确保教育管理全覆盖。星级评定上,在征求本人意见的情况下,可不列入星级管理,经党员大会通过后报上级党委备案。许庄镇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党员做到“四个一”,即每月通报一次村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发一次学习资料、每半年上门讲一次党课、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慰问,让他们始终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三、启示
1.在党员类别划分上要精准科学。党支部根据每名党员自身特点进行分类,结合星级管理制度,分别建立管理台账,对一些多重身份、类别无法确定的党员,在征求党员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党支部进行评议后划入相应的类别,鼓励有能力的老年党员认领岗位,积极承诺,发挥余热,充分调动各个类别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启示我们,要破解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必须通过一套制度管好一群人,带好一支队伍。要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地域分布等特点,合理分层,分类管理,以“精准滴管”代替“大水漫灌”,有效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实效。
2.在党员教育培训上要因材施教。通过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党员特点,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不搞一股脑教学,对不同类别的党员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参加学习活动的对象都具有了共同的群体性特点,彼此之间有了共同话题,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启示我们,党员教育管理要坚持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层次化,针对受众的不同,比如党员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的不同,找准关注点、兴趣点,实施精准施策的“个性化”教育,切忌“一刀切”,最大限度激活党员内生动力,确保党员教育管理精准性、务实性、有效性。
3.在党员作用发挥上要联系实际。通过实行分类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深化“年初公开承诺、每月考核评星、每季督促践诺、年终总结评议”教育管理机制,党员承诺内容采取“个人提、支部议、党委审”的形式,根据组织的要求、群众的需要和个人的能力,制定具体实在可行的承诺践诺,充分发挥不同类别党员作用,并通过在醒目位置开辟“党员承诺公示栏”,公开党员承诺事项,自觉接受群众和服务对象监督。这启示我们,有的放矢进行精准管理,用好民主评议党员这把尺子,使党员思想上更加重视,在其位的奋力谋其政,不在其位的亦尽其责,把他们的思想高度统一到“为支部参谋,为群众造福”上来,让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释放红色力量,真正成为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力军。
(大荔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