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平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
突出固本强基,基层党建全面过硬。严格落实《兴平市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动态管理实施细则》,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回访调研和分析评估,持续巩固省级示范村创建成果,我市西吴街道获得2022年咸阳市农村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示范镇(街道)表彰。紧盯4类村摸排研判,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个,落实“四个一”措施,推动转化升级。持续推进“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对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在全市181个村设立“问题墙+回音壁”和“红黑榜”,坚持问题导向、清单管理、对账销号,查问题、诊症结、晾清单、晒成效,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突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换挡提速。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责任机制,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党建引领,深入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东城街道、马嵬街道、阜寨镇率先成立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功实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2家,培育引进本土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才、青年创业能人、返乡大学生等各类人才30余人。东城街道试点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26万元,其中南街村突破100万元;马嵬街道万亩泉水白菜年产生效益7000余万元,带动4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务工增收,村级党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突出创新求实,基层治理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活动,常态化对镇村干部到岗到位和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先后开展党务干部及乡村振兴干部培训1.1万人次,举办乡村振兴“村官大叫板”擂台赛,积极搭建基层干部交流学习、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集中授课、现场观摩、交流研讨“三维课堂”,实现村干部有地方学、有能力干、有平台晒的“三有”效果。实施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65名年轻村干部、产业大户等参加学历函授教育并喜领大学文凭,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将政治素质高、参与村级事务意愿强的人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落实“一对一”帮带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班子整体素质。
(兴平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