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抓住郭何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有利契机,通过铸“魂”、塑“形”、强“本”,进一步融合“红色”资源+“绿色”发展,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实现快步推进。
聚焦铸“魂”,建强红色组织。挖掘上世纪70年代村内常兴镇党校办学历史,选址重建常兴镇党校,加挂扶眉战役大讲堂、基层党支部书记学校、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标牌。新建村级“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乡村振兴、社会保障等多个代办窗口,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服务功能。建立“红村振兴”工作队,落实“四个一”包抓联建机制,1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县委组织部定点帮村。组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置政策宣传、民意收集、致富领富、民事调解等岗位,引导有能力党员主动参与村组事务,凝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聚焦塑“形”,优化村庄治理。坚持“多规合一”要求,围绕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红色文化传承利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等方面,高质量编制郭何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规划。实施净、硬、绿、亮、美化“五化工程”,全村改厕100户,配备垃圾桶700个,硬化村内道路750米,铺设污水管网15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建设红色党建主题广场、景观小品等设施。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整合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等力量,编组编队进入网格,按照“村级治理、群众参与”整体思路,探索村民积分制管理,采取激励和约束并行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内生动力,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维护环境卫生,树立文明新风。
聚焦强“本”,推动产业振兴。深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人员架构,打造“支部+企业+群众”发展模式,完善制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实施红色旅游配套项目,依托扶眉战役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建设占地486平方米的红色旅游及特色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实施水果大棚改造项目,对原有紫薇庄园种植基地进行复垦改造,建设水果大棚8亩,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等高附加值水果,壮大农业产业基础,引领群众致富增收。盘活集体闲余资产,对村集体所有的59亩闲置土地进行再利用,以土地入股或集中流转方式,招引涉农企业,参与经营收益分红,打造了一条升级版的红色村庄富民产业链。
(宝鸡市眉县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