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宜川县云岩镇太吉村:“为群众减负 为幸福加码”乡村治理新模式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3-15 08:50 作者:张妮

近年来,云岩镇太吉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推进移风易俗,从为村民办红白喜事着手,积极探索推行“为群众减负,为幸福加码”乡村治理新模式,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

“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帮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提起村里推行的红白理事会规定,马天红由衷地称赞道。

现年68岁的马天红家住宜川县云岩镇太吉村,前几年母亲不幸辞世。按照村里的以往习俗,晚上要摆宴席、行大礼,从晚上7点开始至第二天天亮方能结束。除此之外,酒席是越贵越好,烟也是牌子越硬越好,红白喜事成了村民相互攀比的“舞台”,就连村里经济情况好的人也感到“吃不消”,但没人愿意说破。

2018年,由村党支部牵头,召集过事主管、礼生、族氏有威望等人群,商议并出台了《太吉村红白理事会规定》,明确了晚上宴席改为烩菜,上礼不回烟,烟不超过13元,酒不超过80元等措施,简化了过事程序,避免了铺张浪费。

礼数少了,但红喜事的幸福指数没有少。村民们自发组建的秧歌队,碰见村民有喜事,也会受邀免费为事主前来助兴。

“秧歌队从村口一直迎到院内,非常热闹,也倍有面儿。”前不久,给儿子结婚的崔振高兴的说道。崔振有一儿一女,大女儿于2015年出嫁,原本想着只剩儿子的婚事,一定要办得红红火火,但村里红白事有了“硬杠杠”,他必须得执行。办完婚礼,不仅省下了大几千元的花销,还办得节俭、文明、有面子,他特别开心。

据统计,太吉村自推行红白理事会规定后,平均每场能帮助村民节省6000元左右,5年多来节省了50多万元。村风变了,人心齐了,村民更加热衷于公益事业。在2020年村里修缮村广场围墙、硬化路面时,村民自发捐资15400元,加上往年的村账户结余和爱心人士捐款,使村广场面貌焕然一新。

开支减少了,思想转变了。村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自觉遵守新规定,红白理事会以“小组织”理出了“大文明”,为乡风文明增添了底色。下一步,太吉村将通过党员带头执行红白理事会规定,引导村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让红白理事会新规定深入更多人心,真正做到为群众“减负”,为幸福“加码”。

(宜川县云岩镇人民政府 供稿)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