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坚持试点创建和全域推进并行,创新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载体抓手,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积分制”培育乡风文明。以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试点推行文明积分管理,将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联系起来,把乡村治理方式由“任务型”转为“激励型”,进而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和培育文明乡风,构建党建引领的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积分制+人居环境整治”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落实“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机制,通过量化管理和党员示范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用“小积分”来撬动人居环境“大提升”。
落实“清单制”提升治理效能。围绕村级组织所承担的村级事务、公共服务等事项,突出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导向,构建村级组织履职和为民服务的体系机制。积极梳理村级事务、公共服务清单,明确实施主体、内容、流程等细节,按照“一事一流程”原则,逐个编制运行流程图,做好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村便民服务点办事流程的同步衔接,实现群众“最多跑一趟”。在全县97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责任清单制,明确27项小微权力事项,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规范村级事务监督管理,确保群众按章办事、干部依规履责,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推进“数字化”加快服务转型。聚焦“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重点任务,用数字化建设引领驱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的“一网通办”体系,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推动服务能力提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按照“一村一特”原则,在20个行政村打造“数字乡村”管理服务平台并开发数字乡村app,涵盖智慧党建、新闻中心、乡村治理、平安乡村、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乡村治理添“智”增“效”。先后建成猕猴桃产业云平台和陕西猕猴桃大数据示范中心,实现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和服务,助推“百年产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