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渭南市华州区委坚持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强村富民、用心服务群众,以奋斗姿态回答了新时代的赶考命题。
观村貌 环境怡人心
高塘镇南堡村地处秦岭北麓,是渭华起义革命据点村,自被中组部确定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后,抢抓时代机遇,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将红色元素融入乡村美景,彰显出了“红色引领、绿色辉映”的独特魅力。
走进省级文明村大明镇白泉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走进村民家中,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冲水厕所,美丽乡村既有了“外在美”也有了“内在美”。如今,白泉村基础设施更加齐全,自然风光更加明丽,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区委以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目标,从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美丽村庄、基层治理等领域评选出了39个“星级村”,着力打造基层示范党组织,推动形成“一党委一特色、一支部一亮点”的党建格局。同时,以渭华起义为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具有华州“印记”的“乡土教材”,让红色基因在华州儿女身上代代相传。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
享便利 政策沁人心
经过几年努力,金堆镇金钼南露天矿周边居民搬迁项目的16栋居民住宅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全部建设完成,439户居民如愿住进了新家。面对搬迁后的新任务新要求,金堆社区党支部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探索出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四化”模式,积极打造智慧社区,用“智”建立高效化服务治理水平,构建安全、便利的幸福社区。
在杏林镇,随着一个个社区工厂建成投产,理想的薪资待遇和离家近的优势让越来越多在外的打工人回到了家乡,他们不但拥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工作闲暇的时候还能帮助家里干些农活,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今昔变化,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华州区在基层大力实施“书记项目”,坚持一村一策,逐村研究发展方案,形成“一村一蓝图”的发展格局,探索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学习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品牌。特别是把“党支部+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构筑起党委带头引领、政策牵引激励、强村富民一体新格局,提升“一镇多产、多村一品”产业模式,探索强村辐射带动、联村抱团发展、村企合作共赢等做法,带动薄弱村发展壮大、示范村做大做强,推动集体经济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为民生 服务暖人心
春节前夕,每天穿行在村头巷尾的柳枝镇毕新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肖红力同志,带领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清运垃圾、疏通积水、铲除荒草,对村道卫生进行管护。肖书记说:“环境卫生看上去只是细节小事,但体现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作风,只要党员干部带头,和群众一起干,就能把事办好,赢得民心。”
今年春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还处于关键时期,大明镇党委为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组建起由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农村无职党员、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疫情防控专班”,做好政策宣传、健康教育、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调查监测、购药送药等服务保障工作。如今,“有困难找支部,要帮助找党员”已经逐渐成为群众的流行语。
近年来,华州区委着眼于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服务群众体制机制,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锻造先锋力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在城市,推动“三单”工作法、“5号议事日”向小区服务延伸;在农村,通过“支委包片、党员联户”,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党组织成为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阵地,党员成为了解决群众困难的先行者,通过把党建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贴心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渭南市华州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