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2022年以来,永寿县严格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一”路径,优化组织设置,建强战斗堡垒,集聚各方力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选育并重,选准一个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聚焦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育管用”多管齐下,锻造乡村振兴“尖兵”。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凡提六必”操作办法》,从“议、审、听、谈、考、训”等6个方面入手,规范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程序,年内调整补配村党组织书记5人,选优配强“头雁”。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常态化提升计划,通过“送教下乡”、集中培训、外出观摩等形式,“订单式”开展教育培训2期1000余人次,组织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2批18人。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县财政全力兜底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为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进一步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将村级党组织建设纳入“联建联创联评”,年内组织观摩2次,自下而上举办乡村振兴“村官大叫板”8期,全县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全面过硬,建强一个支部。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坚持把建强村级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常态化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开展“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年内整合资金1300万元,提升村级阵地24个,创建标准化村党组织109个、县级过硬镇4个。采取“组织生活联过、党员教育同步、乡村振兴共抓”办法,创新开展“城乡支部结对共建”,严格落实“八个一”任务,推动118个农村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实现城乡支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出台《永寿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村级阵地挂牌规范,优化提升阵地功能,推动村级阵地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坚持“一村一策”抓整顿,转化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个,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升。
精准布局,壮大一个产业。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坚持以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为主线,推动产业升级晋档,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完善“奖优提补”机制,深入开展“擂台夺旗树标”活动,评选命名“综合示范村”15个,实行村干部补贴与集体经济收益挂钩,用实招硬招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实施“跨五晋十、百村攻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行动,推行产业带动、能人带动、村社联动、股份合作、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等“六大策略”,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1条措施,助推村级集体经济路径宽、质量优、效益好。目前,全县6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永寿槐花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永寿芦笋”“永寿丹参”获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认证,“烟庄果蔬大棚”“曹德千亩马兰红”“槐乡蜂蜜”等特色产业竞相纷呈,有力推动村集体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
融合发展,振兴一个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坚持“一村一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和而不同推动乡村振兴。甘井镇烟庄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依托比邻云集生态园,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文化铸魂、制度保障”的思路,通过支部共建、资源重组、利益共享的形式抱团发展,带动沿线赵家塬村等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设施大棚,目前自主经营果蔬大棚29个、托管65个,村级经营性资产达1023万元,仅2022年上半年集体经济分红达17万元,成功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两次报道。监军街道寨里村按照“百草寨里”发展理念,深入发掘中药材文化,完善乡村旅游吃、住、游、育功能,实现“园区与景区共存、游人与农民同乐”。店头镇坡龙头村围绕“灵动坡龙头、生态大观园”总体规划,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将田园文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步伐明显加快。马坊镇耿家村以“电商新村、果香耿家”为主题,大力促进村级产业与电商平台协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持续发展。
(中共永寿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