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丹凤:王塬村旧貌换新颜 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2-06 16:07 作者:童桂珍

初冬时节,走进陕西丹凤县竹林关镇王塬村,放眼望去,一片田园乡村的景象。青砖白墙间,一串串黄澄澄的柿饼,一排排金灿灿的玉米穗,无不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冬枣产业园里,一株株半人高的冬枣树苗,精神抖擞,一畦畦绿茵茵的蒜苗,令人垂涎欲滴。香菇产业园里,工人们有的忙着在棚里采摘,有的围坐在一起剪把、分拣,还有的在烘烤房进行烘干,大家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近年来,丹凤县竹林关镇王塬村围绕“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群众富、乡风淳”目标,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宜居乡村”。

党建引领注入红色引擎

“王塬村在外能人很多,我能被聘任为村上的荣誉主任,感到很荣幸,我要带动更多的产业户发展农村电商,把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网销,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也为咱村的产业发展多出把力。”

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战略堡垒,王塬村扎实开展“两规范两提升”活动,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实施改造,优化布局,新建党代表工作室,发挥党代表作用。及时吸纳3名优秀青年进入村“两委”队伍,聘任2名热衷村级发展的在外能人担任荣誉书记、荣誉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晓成带头,两委会委员联系帮带,培养懂农村、爱农村的有志青年14人加入村后备干部队伍,结合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听取一次党员建议,每季度邀请荣誉书记、荣誉主任到村开展一次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村级发展的建议,今年以来,共征集到村级发展建议13条,不断提升班子整体活力。

筑巢引凤注入人才活水

“从我婆婆手上开始,就一直酿醋在周围卖,但是酿醋发酵、晾晒都比较占地方,现在住的这楼房,很不方便,我把这手艺都放下了。村上今年给我改建了醋坊,鼓励我继续酿醋,我又把这手艺拾了起来,如今我的醋坊酿出来的醋,已经供不应求了,自己也有了收入。”在王塬村醋坊,酿醋手艺人刘巧玲正忙着晾晒酿醋的玉米。

位于丹凤县城东南40公里处印花河畔的王塬村,几百年的生产实践,造就了一代代竹编、木工、酿醋、手工挂面等能工巧匠。结合这一优势,王塬村及时将群众闲置的土旧房回收改造后,为能工巧匠们留乡创业搭建平台。同时,及时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室,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室,引进食用菌、核桃专家人才4人,培养乡土人才45人,引进企业管理人才2人,开展技能培训4场次200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发展

“家门口有了这两个产业园,我在家里照顾孩子之余,就到这园里打工,一月下来就是两千五六。不仅照顾了家庭,还有了一笔收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丹凤县竹林关镇王塬村王塬组的胡淑珍,一边忙着摘香菇,一边高兴地和大伙儿拉家常。

“三百四千”工程实施以来,王塬村积极推行党组织书记联点、委员联项目、党员联群众“三联”机制,鼓励和支持25名党员创办致富项目30个,领办村级产业合作社3个,科管红仁核桃园1200亩,引进兆丰产特产品公司,建成香菇产业园30亩、冬枣产业园26亩。积极吸引王塬村传统手工挂面、竹编、木工、酿醋等手工艺人留乡创业。同时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筹建、村荣誉主任刘振负责,新建集农产品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网销直播中心,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全村现已形成了“三园四坊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振兴扮靓乡村颜值

“几个月没回来,村子以前的脏乱差不见了,家家门口都有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也是随处可见,村子变得是越来越美了,你们辛苦了。”王塬村83岁的老党员余世莲从西安家儿子家小住了一段时间,回到家里第二天就来到村委会,握着村党支部书记李晓成激动地说。

王塬村依托在建丹宁高速出口、桃花谷3A级景区等优势,实行村党员干部带头,将群众闲置房屋改建成竹编坊、木工坊、挂面坊、醋坊“四大作坊”;将群众的小庭院进行统一规划,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毛石、青砖打造,3D墙绘点缀,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靓丽风景,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同时,围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整合废弃的棚圈修建休闲口袋公园3个,小花园22个,小菜园10个,形成家家有家园,户户有花园格局。

淳朴民风涵养文明乡风

“我将努力把‘十星级文明户’的每一颗星都尽量做到最好,发动周围人争做十星级文明户,让我们村变得越来越好,帮助村子形成互帮互助、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的好风尚”。近日,获得全县‘十星级文明户’的王塬村党员代表刘书明说。

今年以来,王塬村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探索乡风文明新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将移风易俗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道德讲堂、党的政策宣讲相结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平安建设、惠农政策宣讲6场次1200余人,开展道德讲堂4次,开展群众民俗文化活动4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10户,“五美庭院”10户,表彰“好媳妇”5人,“好婆婆”5人,修订村规民约,不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切实推进乡风文明。该村被评为2022年全县“五美庭院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丹凤县竹林关镇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