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乾县:探索建立五大机制 聚力发展集体经济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1-30 16:15 作者:杨卓 孟媛聪

乾县坚持党建引领,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五大机制”,着力解决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精力不足、主动性低、措施不多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素质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引导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推动落实三务公开,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陕西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资产和财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乾县实行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补贴挂钩办法,明确集体经济收益认定标准、申报发放程序、监督管理制度等步骤措施,实打实提高村干部收入,增强带头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已全面动态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

建立产业保险机制。印发《2022年乾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永安财产保险等公司合作,在全县范围内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护屏障,不断完善适应村集体经济产业特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保险体系,扩大产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承保品种,凡是因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造成产业损失的,都纳入保险赔付范围,提高村集体经济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22年,已有43.3万亩小麦、27.1万亩玉米、0.83万头能繁母猪、1.1万头奶牛、19.9万头育肥猪、13.1万亩苹果和5万头奶山羊纳入保险体系。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资源的盘活、入股、独立领办、项目带动等多种模式联动发力,建产业、兴品牌、推经济。探索出台扶持政策,支持社会经营主体与村级集体经济联动发展,不断强化村级组织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目前,探索建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带资入股模式,二是“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流转土地入股模式,三是“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农民土地入股模式。典型有城关街道大桥村“两委”和秦原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陕西熠耀弘服饰有限公司”,按照投资比例,每年收益5.6万元,按3%逐年提高,为本村提供工作岗位40余个;临平镇周家河村党组织组织流转1000余亩土地,以入股托管的方式建立“梦桃花椒”产业园,每年收益可达8万余元。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在《乾县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补贴挂钩办法(试行)》第三章第十二条中明确规定,对因市场风险、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因素出现村集体资金亏损的,经纪委监委、组织、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认定后,对相关责任人不予追究责任或从轻追究责任,解除干部后顾之忧。旗帜鲜明为那些办事创新、为事担当、做事踏实的村干部撑腰鼓劲,帮助村干部及时纠正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失误错误,让村干部放开手脚、消除顾虑,专心致志发展产业,富裕群众。树立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鲜明导向,积极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建立导航赋能机制。组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家库”,吸纳致富、技术能手等土专家210多人,组建科技、农业等专家服务团86人,认定就业基地4个;储备35岁左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级后备干部400余人。吸纳涉农部门单位、涉农院校的专家,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科技示范。组织部门牵头,联合县委党校、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单位开展6轮集中轮训,培训村“两委”干部1451人次,驻村干部534人次,依托云上智学APP,培训职业农民1万余人次。通过专家辅导、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乾县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