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乡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根据农村的新变化、新形势、新挑战,以“四推四融合”为抓手,蹚出了一条加强基层党建、强化基层治理、优化基层服务的新路径。
筑牢“主阵地”,推进党建规范化运行,让组织融合更坚实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把村社区建成党群同心、区域联动的发展共同体。一是强化“龙头”带动。坚持实体化运行,在镇(街道)办建立每周一天“联合办公日”,将辖区内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组织起来联合办公,以组织融合实现各基层执政要素汇聚,进一步夯实党建在基层执政基础。二是构建“群雁”矩阵。紧紧抓住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建立党员周例会和重大事项共商共议制度,实现各村共建共享、抱团发展。三是凝聚“抱团”力量。统筹镇村资源,推进镇村联动发展,把关系各村发展的大事、要事,拿到“联合办公日”统筹考虑,克服行政村壁垒和“一村一地”思维,实现资源整合、区域统筹、集约发展。
把牢“主动权”,推动资源集成化下沉,让服务融合更细致
注重加强事项梳理、流程再造、服务拓展,努力让融合发展区建成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的“便民服务平台”。一是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实行“87式”公共服务体系,即:如村容村貌整治、电视电话线路维修、扶贫帮困、办理大病(财产)保险等45项公益事业服务,外来人口登记、邻里乡亲关系等21项民事调解服务,种养结构调整、优良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等12项致富发展服务,文明村创建、群众性文化活动等9项文明建设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实行全程代办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3.7万余件。二是推动流程再造优化。对代办服务事项、流程进行再梳理。从群众办事的角度出发,按“链条”式思维梳理“一件事”办事流程,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从村“两委”干部和联户网格员中优选“为民代办员”,建立“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全程代办,送件到家”服务模式。三是推动服务内容拓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各镇及街道办整合区域发展要素资源,提供多样化生活服务。如设置“四点半学校”解决辖区内群众孩子放学代管问题;定期组织农业专家知识讲座、书画联谊活动、爱心公益活动等。目前已组织各类活动50多场次,让村委会真正成为辖区群众的公共会客厅和服务实体。
锤炼“主力军”,推进网格一体化运行,让治理融合更硬核
西乡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建立起更加便捷有效的共建共享共治机制。一是构建治理网格。以党员联户网格化为支撑,整合13个职能部门网格职责,实行“多网合一、一员多能”,建立“镇(街道)—村级组织—联户党员”三级管控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二是创新治理手段。依托“进知解”常态化管理平台和“钉钉”联户手机APP,建立收集问题、任务分派、跟踪办理、评价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联户平台,推动联户党员高效履职尽责。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建立运行联户党员考核机制,按照“奖勤罚懒、注重实效、实时记录、综合评价”的原则,将所有联户网格员、所有考核项目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实行分类积分、量化考核,使联户网格员参与的一切活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体现在积分上,引导网格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畅通“主动脉”,要推动经济统筹发展,让产业融合更强健
积极探索“党建+产业”的模式,发挥镇村(社区)的统筹作用,推动实现党组织引领力和组织力“双提升”、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一是整体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协作,发挥好党支部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从“以点带面”向“面上开花”过渡,将经济空壳村和经济薄弱村与成熟产业项目嫁接,拉动产业做大做强,提高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二是激发电商平台发展活力。将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走出一条以品牌销售催生产业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今年以来,通过“832”、抖音、微信等线上平台实现销售额3.38亿元,其中农产品销售额占比15%。三是发挥人才技术带动作用。引进专家教授、科研人员等高端人才,强化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培育掌握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和沾满泥土气息的“田秀才”。今年以来,累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300余次,培训9560人次,印发各类资料4万余份,解决技术难题340余个,示范带动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88家,受益人群2.4万余次,逐步让“科技下乡”成为新常态。
供稿:中共西乡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