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窑村位于三原县陵前镇南部塬区,辖9个村民小组583户2383人,耕地6700亩。党支部成立于1928年7月,第一任书记金理科曾兼任中共陕甘边特委书记。近年来,柴家窑村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生活美、环境整洁生态优、和谐文明乡风好”的总体思路,多举措、多维度、多视角、多点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的滚滚热潮中,乘着浩荡东风振翅高飞,共赴新时代美丽乡村之约。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柴家窑村按照“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培基地,重塑魅力柴窑”的建设思路,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00余万元修建寓意为“红色精神永传承”的永红广场一座,并配套建设村党史馆、农家书屋、村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购置儿童娱乐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22年,投资180余万元建设柴家窑村红色文化长廊,以“红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道德建设等融入景观小品中,持续用红色精神感召群众,用红色文化熏陶群众,激活红色文化细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激发爱村爱家自觉,不断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家风,涵养文明乡风,多维度打造柴家窑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树立典型榜样,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柴家窑村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制度,全村评选出了20名道德典型,设置了一个善行义举榜,弘扬凡人善举、传递社会正能量。办好一个道德讲堂,通过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人员及身边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其他人员讲解、开展互动交流,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围绕培育“诚信、包容、创新”的主流价值观,每年组织开展评选表彰 “十星级文明户”、 “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树立典型榜样,文明乡风蔚然成风。以乡风文明促进会为平台,广泛开展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结合实际制定了《柴家窑村乡规民约》,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全村和谐稳定,村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坚持绿色发展,描绘“森林乡村”新面貌。柴家窑村始终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坚持“冬病夏治”工作方法,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和清洁能源改造,加快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丽宜居新柴窑。同时按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村级绿化覆盖率。截至目前,全村绿化2480平方米,栽植苗木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随处可见,一座充满了古朴、迷人、魅力、神秘色彩的“森林乡村”正在缓缓走进人们的视野。
创新基层治理,构建德治自治新未来。近年来,柴家窑村始终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科学谋划、创新机制。一方面以创建咸阳市首家信用村为契机,通过充分论证,探索出由五户品行端正、信用良好的村民自行组建的“五户联保”贷款方式,相互制约,抱团取暖,不断提升群众的自身修养,也进一步破解了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有效打通了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柴家窑村累计为全村275户发放金融贷款3260万元,还款率实现百分之百。另一方面以全面推广“白鹿原说事会”为契机,组建了由村党支部+威望高+离退休老干部以及教师组成的调解队伍,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培养了坚强有力深入人心的乡贤文化骨干队伍。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疫情防控、政策宣讲、困难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队穿梭在柴家窑村的大街小巷,“志愿红+生态绿”交相辉映,一个生态文明、美丽宜居、治理有效的美丽新柴窑正在新时代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三原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