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泾阳:老物件留住美丽乡愁 小景观塑魂诗意乡村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0-31 15:29 作者:泾祖仁

旧砖瓦成了村里小景观的围栏,废旧木材“变身”成了错落有致的篱笆,村民常年不用的水瓮、磨盘、石碾、水槽“上了墙”,担起了农业主题文化墙的“主角”,泾河石成了花园围栏……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留住乡愁记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新环境,真正让诗意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时下,走进王桥镇社树村,整洁干净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别致有趣的微景观、文化墙点缀在村子的角角落落,处处是一步一景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我们村变化这么大,不仅有县委、县政府和王桥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废物利用’。”社树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军细数村庄各个角落的精致装饰。

改善村容村貌,得投入大量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就要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起初,只是组织村民把房屋前后的杂物垃圾清理干净,但没过多久,清出的旧砖瓦、旧木料、水瓮、磨盘,这些东西咋处理成了新问题。”王建军说,就是在破解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灵感——“变废为宝、就地取材、贴近生活”。依托社树村历史文化资源,融合“水”文化特色,以“突出乡土风情,弘扬传统文化”为理念,以小投入打造了一条融观赏性、乡土性、文化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示范街道。

思路一转天地宽。村民家里废弃物品,没想到都成了“宝贝”。旧木料劈成宽窄一致的木条,再用木条扎成篱笆,安插在村里绿化小景观的周围。“前期,大家先尝试着改造了旧木料和旧轮胎,没花多少钱,效果却意想不到的好。”村民刘喜说,自打那以后,村民们改造的热情更高了。

“一直想在村里建农业主题的文化墙,也在网上找了很多灵感,水瓮、磨盘这些农村人司空见惯的东西,好多城里人尤其是年轻人却没见过,把它们展示在文化墙上真能吸引不少人来瞅瞅。”在新建好的农业主题文化墙前,王建军放慢脚步,一边看着砌进墙体的这些农家“宝贝”一边介绍。建设过程中,村民又从家中搬来不少废旧的瓦罐、油灯,家家户户都参与了文化墙的建设。

除了实施道路沿线、农家庭院和村庄周边的绿化、美化外,还对一些陈年垃圾堆、臭水沟,在治理的同时加以有效利用。拉运、填埋、整理……修建了民俗风情公园、民宿木屋公园、红色文化公园、水利秦商历史文化公园4座特色公园。盘活闲置宅基地,打造了2栋乡村民宿康养小院,发展乡村旅游。望着正在打造的乡村民宿康养小院,王建军信心满满。

环境改善了,村庄变美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奔小康的信心也足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上了日程。要想让乡村的美丽持续下去,给村庄“美容”只是面上的一个环节,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农民自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

社树村坚持把文明乡风培育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红白理事会、乡亲议事会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移风易俗、五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等评选活动,有效地引导培育了村民友爱互助、奋斗自强的农村新风尚。目前群众自发建成民俗大院、文化大院、美术大院、艺术大院等特色大院4个,评选五美庭院120户,十星级文明户5户。

现如今,因地制宜布局的村庄特色主题公园,利用乡土材质的鹅卵石、老砖、旧瓦打造完成的围栏、风景墙等一批凸显当地特色的靓丽节点,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和内涵,也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地。

(中共泾阳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