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泾阳:“五红”工程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0-25 11:44 作者:刘琳、孙钊

近年来,泾阳县安吴村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红色基地、弘扬革命传统、发展红色旅游的整体思路,充分依托安吴村红色资源,以筑牢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核心,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抓手,以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为载体,逐步建设成为支部强、产业旺、文化兴、村民富、环境美的红色美丽村庄。

安吴村北靠嵯峨山,南邻冶峪河,下辖6个村民小组,350户,1500人,耕地2700亩,现有党员42名。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天下第一班”——安吴青训班的所在地。2020年11月,安吴村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一、抓好三个建设,建强红色堡垒

狠抓组织建设。安吴村党支部以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统揽,不断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政治训练、思想淬炼,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等民主决策机制,切实执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保证村内各项事务规范运行;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给力培育后备干部、培养年轻入党积极分子,让村上长远发展后继有人。

狠抓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严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结合红色村实际,高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安吴村原村委会年久失修,经村两委会议决定,新建75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综合办公楼,包括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阵地、红色文化传承的村史馆、泾阳大地上的红色印记展览室、青训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廉政走廊等,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搭建了为民、便民服务大平台。

狠抓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通过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等方式,对全村350户群众实行网格化管理,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10余件,有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力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以党小组为单位,结合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将无职党员确定为环境治理监督员、村庄安全监督员、网格化管理员等,让无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认真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每名党员结合村域经济发展和群众所需所盼,实行年初承诺、平时践诺,年终结合民主评议党员践诺结果,让每名党员参与到村域发展与治理之中,让红色安吴更有魅力。

二、聚力三个发展,助力红色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产精、二产优、三产强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优势特色,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安吴红桃为核心,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以省第二奶牛养殖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以面粉加工为基础,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现已建成标准化挂面厂1家、小麦科普展览馆1个;千方百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青训农场、红色果园,培育特色民宿、菜品,建设乡村振兴农产品展示厅,2021年安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余元,有力推进了农旅融合,带动了村民可持续增收。

打造文旅融合。以安吴青年训班等红色资源为抓手,借助红色文化拓展产业项目,依托大唐丝路国际融媒体有限公司、渭北战训拓展基地等,着力打造“文、旅、教、研、学”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带动红色乡村游、红色研学、红色训练拓展等项目,2022年预计带动村民增收100万元,充分发挥了红色资源在助推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中的作用。

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深化三变改革,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统筹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0万元,入股乐民反刍、新助帮蔬菜、渭北战训拓展基地、笨女人面食加工厂等企业,年分红13.3万元;机动地流转承包年收益5.56万元;流转土地164.5亩,每年管理费收益2.82万元;投资5万元建立红色剧场,承接对外演出活动,每年收益3万元;村活动阵地青训大讲堂租赁费年收益2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11.28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预计收入26.68万元。有效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22年下半年,将通过自主经营,联合陕煤集团开发安吴村红色培训及农特产品销售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增收20万元。

三、三法并重并用,筑梦红色家园

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争取项目资金664万元,改造安吴青训班周边群众房屋外立面2000平方米,对村内道路、花墙、绿化等改造提升;合理规划布局,在村内植树栽花,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优先打造村西路片区;与群众共商共策共建共治,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打造“一街一巷一树一花一景观”, 全面提升了宜居水平,为红色乡村游留住了鸟语花香的人居环境。

科学精细规划村庄建设。同水利局、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协调对接,争取配套资金100万元,对村内污水处理、雨污分流工程改造提升,共修排水渠800余米;彻底对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以及村内养殖户摸排整改,对污染源全面清理,着力打造环境优化的安居家园。

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村内主干道保洁外包,群众自主参与门前“三堆六乱”整治,实行分片包干制,大力开展“五美庭院”和“十星文明户”创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热心群众作用, “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年表彰”,常态化维护村内环境卫生,着力建设幸福美满的乐居安吴。

四、解锁“红色”密码,深化村民自治

“红色”运作,探索村民议事“新模式”。为更好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了红色安吴议事大院,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牵头,镇长、人大主席具体负责,聘请红色先锋队、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集体经济理事会成员、安吴工匠、外聘专家、群众代表、综治中心联调员八类人群100余人的红色安吴百人议事团,通过党建引领“686”议事机制,对群众、企事业单位等反映的产业类、规划类、生态类、综治类、民生类、服务类六大类问题调研摸底、分析研判、讨论研究、形成决议、督促落实,把群众最关心、最急盼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红色”联动,构建红色自治“共同体”。健全完善“村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员——群众户”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细化分工,建立网格员队伍,实现网格化管理,37名网格员对全村350户群众无缝对接管理和服务,结合乡村振兴,一户不漏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引导村民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

“红色”把关,树好文明村风“风向标”。科学系统完善了村规民约,常态化推行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制度,切实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微信等形式,推送先烈英雄和安吴历史,认识先烈、熟知先烈、尊敬先烈,坚决杜绝亵渎先烈、英雄和歪曲历史的现象;大力表彰各类先进,树立良好村风,通过“树正气,摒陋习,立榜样,讲文明”的社会舆论氛围,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建设“村风好、民风淳、家风良”的文化振兴新安吴。

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保护红色资源。建设以红色资源传承为主的安吴村村史馆、泾阳大地上的红色印记展览室,依托展览展示平台,宣传红色文化、青训文化、农耕文化、秦商文化;红色教育常态化,通过大喇叭、宣传车常态长效广为宣传,以红色文化滋养群众;成立红色剧场,提供排练场地,为公演、义演的组织和承接单位提供平台,切实增强情景剧演员的归属感与荣誉感,目前已排练成熟剧目3部,充分发挥了红色教育的引领人、培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用活红色文化。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延伸红色文化,排练红色情景剧,实现红色教育创新化、生动化、通俗化;挖掘安吴村英雄先烈故事,做好红色教育宣传;申请注册民间社会组织,争取更多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推动村域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加强红色教育。切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家庭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历史、不忘初心、饮水思源,通过招商引资,开展红色拓展训练项目,建设红色教育实训基地,深化红色研学,增强记忆,做到“入脑入心”;注重小小讲解员、群众讲解员与老党员讲解员的培养培训,增强全员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到实处。

(供稿:中共泾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