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开展以来,礼泉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建设鲜明导向,坚持把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组织工作头号工程,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坚持“以县带镇、以镇促村、统筹资源、高效运行”思路,运用项目化管理理念,采取清单式推进模式,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下茬立势,推进措施落实。一是抓早思想动员。全市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后,礼泉及时向县委常委会传达汇报,第一时间召开县委书记办公会议、部务会议,专题研究“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开展,并将推进情况作为镇(街道)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进一步明确目标要求,拓宽思路载体,研究细化措施,推动早开局、快进步。二是抓实谋划部署。对标“整镇过硬、整县提升”目标要求,多维度综合研判,结合我县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七类52项108条指标要求,制定下发了礼泉县开展农村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实施方案》《任务清单》和《考评细则》等文件,系统性谋划“一年过硬、两年提升”创建任务,为过程管控制定考量依据。三是抓好责任落实。实行县委书记挂帅、县委常委具体包抓、镇(街道)部门协同落实、部机关常态化督查督导工作机制。县级层面先后召开推进会5次,协调解决土地、办公用房等问题21起,采取财政列支、党费补助、镇村自筹等办法,整合项目资金达到2800余万元。
四策并举,抓实过程管控。一是实施“配强头雁”工程。紧扣“加强组织、严格标准、选优配强、大局稳定”目标,在细化27条底线情形、出台实施《“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圆满完成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出村主要负责人231名,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1.7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提升3.1%,顺利实现了“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的目标。二是实施“示范引领”工程。扎实推进村级活动阵地“三年提升”计划,积极开展达标提升“百日行动”,整合各类资金2800余万元,改造提升村级活动阵地156个,“党徽点亮”213个村,213个村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镇(街道)档案馆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先后创建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示范村63个,9家两新党组织荣获省市“四星级、五星级党组织”称号。三是实施“转化提升”工程。综合各村班子队伍、村级运行、产业发展等情况,逐镇逐村摸排研判,确定了6个软弱涣散村。通过“四个一”机制、“五治”工作办法(即落实至少一名县级领导包抓、制定一套整顿方案、派驻一个整顿工作组、建立一套保障机制的“四个一”整顿机制,采取健全班子治“瘫”、配强头雁治“软”、完善制度治“散”、维护稳定治“乱”、发展经济治“穷”的“五治”办法),一村一策,分类施治。去年,6个软弱涣散村新修道路11.35公里、衬砌灌溉渠7360米、新装路灯193盏、建设施大棚26座、清理“三堆六乱”610处、新打机井4眼,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实施“领航引领”工程。发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引领作用,下大气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因村施策、精准派人”,调整充实驻村第一书记92人、工作队员185人,对产业发展基础较弱的100个村,增设村支部副书记,派遣专职科技特派员,鼓励吸引大学生回村任职,发挥人才振兴作用,采取“课堂+田间+远程教育”模式,先后举办专家流动课堂160场,田间科技直通车136场,农民夜校19场,受益农户12万余人。同时,建立‘双诺双评一运用’机制,积极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设立农村离任干部关心关爱基金,建成镇级党代表工作室,接续实施我县“党建十大项目建设”,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持续发挥。
驰而不息,抓好严督实导。坚持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责任在一线落实,扎实推动了“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的常态化督导。去年5月,县委书记、组织部长集中一个月时间,带头认领50个村,对活动阵地硬件达标、软件同步、村干部“一口清”等4类21项要求逐一“过筛子”。各包联县级领导坚持每周深入一线,定期现场督促指导,进一步摸清了底子、夯实了责任,现场协调解决土地、办公用房、资金打捆等问题。同时,县委组织部实施“一月一清单、一镇(街道)一台账”跟进督导制度,根据创建工作任务,月初列出创建清单,当月跟踪督导工作进度,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月底集中开展一次“回头看”,实现问题销号整改、任务月底清零,推动创建工作任务落实。目前,开展专项督导4轮,反馈整改问题5类46条。
(中共礼泉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