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延安市黄龙县融媒体中心干部白庆安,被组织选派到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镇小寺庄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同年12月30日任命为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长。
他所去的小寺庄村,曾经是远近“挂了号”的软弱涣散村,在包联单位县委宣传部、瓦子街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小寺庄由以前的软弱涣散村先后被瓦子街镇人民政府评为美丽乡村先进村、凝心聚力带动村和产业致富模范村。
白庆安也逐渐成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手,更成了村民心中的依赖,与村中村民建立起了浓厚的感情。
扮靓村中容貌
刚到村,就有一堆问题等着白庆安,村中宣传牌单一、道路两旁不整洁、村中部分存在泥泞不堪、照明路灯数量少、街道房屋四周陈旧、屋顶漏水、排水渠不通……梳理好问题清单后,他暗下决心要逐一改善。
一天,贫困户王会拉着他来到自家屋子,指着漏水墙体期盼地说,“书记,能否将咱们村的房屋屋顶进行处理一下,咱们这房屋是2000年修建至今再没有进行维修,村里共涉及有20户52间房屋,几乎每间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渗水,你看我这个房屋,墙上渗出的水印,在遇到阴雨天气,外面下大雨,家里都要放个盛水的容器……”
情况不容乐观,白庆安暗暗记下这件事,随即对全村进行摸排走访,详细记录村中所有村民家中基本信息、发展意向和存在困难,与村中老干部、党员、村民进行沟通,梳理出各种问题,比如:房屋渗水、村中无信号、网络、村中集体经济空壳化、村民生产农副产品销售不畅、想发展新型产业技术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归纳制定出第一书记十大实事进度表,依照每项工作的进度情况进行督促自己尽早完善。
针对自己所梳理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工作安排,写出调研报告,并附涉及问题的照片等举证资料,借助第一书记管理细则,为派出单位进行工作汇报,将调研报告上交给包联单位负责人。
就这样,在经过包联单位、瓦子街镇政府联合问题进行实地核实查看后,县委宣传部先后协调资金50余万元,完成对村中52间房屋坡盖顶工作。
“我们的房屋被修好了,再也不担心房顶渗水,也不担心房屋中的东西损坏了,这都多亏白书记,我们相信他定会带领我们村大步向前发展……”小寺庄小组长焦景照说。
此后,白庆安更加努力,逐项开展自己的计划,2年时间内,协调安置照明路灯32盏;修建、治理排水渠1200米左右;硬化路面500余平米;更换新增造型宣传牌10处;为偏远的居民点安置信号增大器、稳压器、开通电信光纤网络,绿化村中道路100余米。共计投入资金约200余万元人民币。
小寺庄村美化绿化施工现场
强化组织力
仅改善了硬件设施,白庆安仍不满足,他开始琢磨起致富的事。眼下,村民多数过着传统产业玉米种植和家庭式小规模鸡、鸭养殖或以短时间的零工生活,每年仅有每亩玉米400-600左右的经济收入为主,村中集体经济也没有进行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加强党组织带头作用,他先后与现任村干部、村中老党员和村中有威望的村民进行多次沟通,提出自己关于发展产业的想法。
阻力很大。有人担心他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如果发展失败,便会给村中带来巨大的损失,传统产业虽然效益低,但起码不会赔本。
再难也要坚持。白庆安与村干部商议后,在镇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借助当地生态资源、仕望河穿流而过、水量丰富、水质清澈等有利条件,在村中尝试建设大闸蟹养殖池塘170亩32个蟹池,将池塘对外进行承包,使村中集体经济达到每年10万元的稳定收入……。
2020年底,养殖的大闸蟹在全国河蟹大赛中荣获“金蟹奖”,也让村中村民得到了为数不多的集体经济分红。效益凸显后,村民也逐渐对这位第一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放眼望去,小寺庄村目前7名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为50周岁,在发展产业之余,他也和村干部进行沟通推荐,两年间发展年轻党员2名,并于2021年换届时成功纳入村干部序列中,将村干部年轻化。
在白庆安的支持鼓励下,年轻干部敢担当的作用逐渐凸显。“作为村委会委员,我尝试借助我们这天然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无公害辣椒产品进行加工成香辣酱产业,作为年轻人,我们一定要有敢于吃螃蟹的精神……”35岁的村委会委员战凤军说。
2020年,战凤军成立的“炭烧战师傅香辣酱”成功注册营业,经过多次调试试吃,最终将所产香辣酱分为4种不同口味,在市场上深受村民欢迎,2021年4月份,战师傅300余瓶香辣酱在西安第一书记农产品展销上,在一小时被一抢而光,还得到700余瓶订单。
2021年村委会换届后,村干部中新增2名年轻、高学历人员,使现任村干部平均年龄降低到42周岁。目前,7名村干部中,4人成为村中产业致富带头人和纯手工加工创业人,到2021年底,成功带动30余户村民发展新产业。
“咱们村虽然在村年轻劳动力少,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有流动人员返回村中进行发展,我相信,不论他们在哪里,目的都是想挣钱,只要我们村发展好,返村的人会越来越多,村中发展定会越来越好……”小寺庄村副支书韩科忠说。
第一书记白庆安(右一)在向村民介绍政策
且看产业致富
“我们这里的气候温差大、土层薄、地表水浅……”,白庆安在与村中党员进行沟通,建议新型高效产业上时,听到最多的就是一些唉声叹气的声音,甚至还有反对声,但他却不服输,虽然自然环境不好,但却可以巧妙利用自然环境。
通过镇政府的引导和推广,在村中大力推广发展高山冷凉蔬菜、试种中药材板蓝根和铁棍山药。
“我今年种植了30亩高山冷凉蔬菜,一年能收2茬,每茬每亩地最少能收4000斤左右,每斤市场价格0.7元左右,每亩地除去除草、打药、浇水、装车等1000元费用外,每纯收入能达4500元左右……比种植传统产业玉米每亩净收益600-800元要强得多。”小寺庄村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大户李艳军说。
现如今的小寺庄行政村,像李艳军这样的种植大户有10余户,几乎每个片区都有2-5户不等,逐渐形成由点到面的辐射,不看广告看疗效,榜样的例子充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由要我干到给我干开始转变。
起初,白庆安在遍访时发现村中村民种植菜山药,其产量大,营养价值高。于是在2020年初,他先后4次前往河南温县进行考察学习铁棍山药种植,并率先带领村中村民在村中种植50亩垆土铁棍山药试验田。
2021年,小寺庄发展新型产业高山冷凉蔬菜300余亩,铁棍山药20亩,中药材板蓝根、丹岑等中药材300余亩,使小寺庄村的土地由传统的玉米种植逐渐向新型特色产业转变,又为村中弱劳动力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的机会,使大家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通过对小寺庄变化情况的宣传,村民间的相互沟通,在外流动人员侯京利等几户村民也不由自主地返乡进行种植高山冷凉蔬菜、养起了大闸蟹等,开启了在家乡创业旅程。
现在的小寺庄行政村已成了高山冷凉蔬菜、水产养殖、铁棍山药、中药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强村,村中的容貌也焕然一新。
村民也由以前的三三两两的聊天到忙到不可开交,总在抱怨时间太短,同时也为村中的弱劳动力村民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就业平台,村民的腰包变鼓了,脸上都不由自主地蹦出了幸福的笑容。
(延安市黄龙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