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水县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任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建引领为主线,通过“四化”赋能,明确目标旗、攻破任务点,建设农村基层党建新高地。
细化目标,找准切入点。对标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规范党代表工作室运行五方面20项内容,制定目标责任清单,确保年初锚定目标有抓手、年末完成目标有保障。建立“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包抓党建示范点制度,百分制量化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通过清单式推进、量化式考核、倒逼式追责,不断夯实党务干部抓党建主体责任。
优化措施,抓牢着力点。建立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每月召开党建工作例会,专题研究当月具体任务和共性问题,在项目建设、民生福祉等工作中体现党建成效。抓工作队伍,完善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管理细则,坚持尽锐出战、严管厚爱、正风肃纪三措并举,发挥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乡村人才能动作用,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深化考核,把握关键点。抓结果运用,发挥考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精心组织镇(街道)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将镇(街道)党务干部包抓村的党建工作成效纳入个人年终党务考核,落实平时考核、半年观摩考核和年终述职评议考核“三考排位”,以考促干、以考创优,不断提升党务干部个人素质,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亮化成效,踩实落脚点。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城关街道建成侯家塬村、新庄村、朝阳社区等12个智慧党群服务中心;推行“村党支部+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村电商+脱贫户”等多种模式多元组合,建立以美华果业、盛隆果业和白宝汇为典型代表的村企联建模式,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全面清零,6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农村党员“五个认领”活动扎实开展,482名党员干部包联754个片区,累计认领便民服务岗位2万余个。
(中共白水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