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引擎”作用,在政策、干部、人才、项目、载体五个层面发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政策撬动,顶层设计添动力。先后印发《临渭区村集体经济三年清零壮大行动实施方案》、《临渭区实施“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三资”整治工作,从顶层设计上撬动发展动能,下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先手棋”。
选优配强,“头雁”队伍强内力。实施“头雁提升”工程,全覆盖轮训村“两委”干部30余期5000余人次,先后推荐20余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不断提升村干部水平。依法依规将281名村党组织书记推选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升管理实效,推行村级重大事项“五步决策法”,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内育外引,人才赋能引外力。提出“乡村振兴新村民”招募计划,成功签约26名国内高校教授、电商达人、企业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招献策。实施组织振兴“壮苗行动”,选聘“导师帮带团”导师37人,招引乡贤90人,组建顾问团3个,建成乡约文化促进会1个,支部联盟1个,人才驿站1个,为乡村振兴引入外援力量。
项目引领,“红色引擎”提实力。充分发挥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积极协调省市区有关部门为全区村集体公司筹措资金1.03亿元,争取中央补助400万元支持崇凝镇崇凝村组织振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争取1050万元重点打造21个村级集体经济村,整合项目、资金等要素打造村集体经济的“红色矩阵”。
丰富载体,特色产业注活力。先后培树了产业带动型、筑巢引凤型、要素入股型、文化旅游型、村村联建型、服务创收型、资源唤醒型等发展模式,通过“第一书记农产品展示”、猕猴桃“争霸赛”、樱桃花节和樱桃采摘节、互联网带货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推介产品、拓宽销路,涌现出阳郭镇灵阳村香菇、高李村猕猴桃,桥南镇天留村山泉水、曹峪村民宿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供稿:临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