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秦都区:“七个过硬”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2-25 14:24 作者:王尧

去年以来,秦都区以“村村过硬、整体升级”活动为总抓手,坚持分步推进、分类提升,实现农村党组织组织过硬、班子过硬、队伍过硬、制度过硬、业务过硬、保障过硬、阵地过硬等“七个过硬”,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组织过硬。着力推动村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不断调整和完善村级党组织设置,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制度明晰。规范53个农村党组织设置,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整顿,实现管理全面规范。对在外出流动党员较多的集中地设立临时党组织,强化对流出地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加强涉农企业、产业链、移民安置点等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建设,按就近就地、便于管理原则,挂靠或联合建立党组织,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班子过硬。大力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素质,创新选拔任用方式,配优配强班子队伍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书记,做到班子配备合理、队伍素质优良、任务分工明确、管理考核严格。换届选出的53名村党组织书记,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24岁,大专以上学历42名,高中以上学历93名,初中以上学历18名,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在票数较高未当选的党员群众中按照每村1至2名储备正职后备力量,注重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队伍过硬。从全区22个区级部门选派68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实现责任包抓全覆盖,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双培双带”工程,重视发展优秀年轻党员。在村级组织后备力量中发展党员,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已确定发展对象365名、入党积极分子751名,新确定预备党员32名。同时,坚持分类指导,利用现场教学、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形式,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培训。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由党组织和群众对其践诺情况进行监督。

制度过硬。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做到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党员参与、严肃认真、规范有序、效果明显。53个村级党组织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监督。每年年底结合党员承诺制和积分制落实情况,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根据实际,每月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

业务过硬。推动村级党组织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在抓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行“支部+X+群众”模式,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在村级活动阵地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或党群服务代办点,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由专人任代办员。村级党组织委员每人至少联系3户群众、1户贫困户,定期走访慰问,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实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双向述职评议考核,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落实。

保障过硬。村级党组织工作基本保障落实到位,办公经费、党建活动经费及时到位、使用合理、管理规范,干部工资足额发放,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按大村每村每年2.5万元、小村每村每年2万元核定,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费、水电费、宣传资料费、报刊征订费、差旅费等实施村级管理、开展组织生活、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基本开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为每月2300元,“一肩挑”人员补贴为每月3000元,其他村干部补贴为每月1380元,按月及时发放。

阵地过硬。建好用好管好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达到规定标准,功能设施齐全,标识统一规范,管理使用制度健全,能满足党员、群众活动需求。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对21个阵地建设不达标村实施改造工程。在街办前期改扩建方案、财政预算及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按预算资金的50%给予补助,区财政补助资金279万元,区管党费补助30万元,全部投入阵地建设,落实经费保障。目前,21个村已全部建成标准化党组织阵地,全部验收达标。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