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陈仓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推广陈仓西山农特产品
实施“四大工程”,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将村干部薪酬待遇正常增长作为探索完善村干部职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实施“引才”工程。完善村干部职业体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管理台账,增强村干部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回乡建设,全区157个村党组织委员中“四类人员”占比高达96.8%。实施“稳心”工程。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村干部补贴的实施意见》,建立村干部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村干部补贴最高增幅100%、最低增幅38.5%,补贴待遇大幅提高。实施“关怀”工程。提高村干部基本补贴和绩效补贴比例,增加离任村干部补贴待遇,在原来标准基础上再翻一番。探索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报酬联结机制,每年将一定比例新增收益用于奖励有贡献的村干部。实施“晋升”工程。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和竞争性选拔进入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打通上升渠道。累计从村社干部中招录公务员13人、事业干部18人,提拔镇街领导班子成员3人。
注重“三个结合”,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高度重视镇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培训,促进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提升本领、担当作为。坚持“理论课”和“业务课”相结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学习城乡基层治理、群众工作、集体经济发展等业务知识,提高履职尽责本领。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市、区多位专家教授面向村干部专题授课,统筹分配省市各类村干部培训名额,先后赴浙江、咸阳、延安、杨凌、眉县、千阳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累计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坚持“能力提升”和“成果转化”相结合。结合村情实际和年度办实事项目,开展各类研讨交流、座谈会428次,推动集体经济项目73个,柴胡、花椒、金丝皇菊等特色产业成效喜人,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陈仓区东关街道五一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
开展“两大行动”,筑牢乡村振兴“奠基石”
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开展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印发《陈仓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整区清零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区、镇街、村三级联动机制,“一村一策”强化清零工作措施,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实现“空壳村”清零目标。开展村集体经济示范引领行动。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树立典型、抓点带面,创建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14个。按照项目整合、资源聚集的原则,着力将9个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建设成乡村振兴样板村,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
全面建强第一书记联盟党支部战斗堡垒,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打造陈仓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功样板。突出组织引领,强化政治功能。区委主要领导牵头成立联盟工作领导机构,引导全区55名第一书记加入联盟组织,通过设立党支部、成立党小组和规范开展组织生活,把联盟党支部建成为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突出模式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建立“支部+联盟+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五+”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注册商标、诚信联保、溯源品控等措施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格局,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突出示范效应,服务百姓增收。建成“虢之国品、西山五美”运营中心,第一书记化身直播带货达人,打造西山农特产品“爆品”。参加各级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为促进农民增收搭建新平台、拓宽新渠道。2021年6月,联盟党支部被评为2021年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宝鸡市陈仓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