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功县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速跑”。
建强“主心骨”,筑牢“战斗堡垒”。全面推行一名县委常委包抓、派驻一个工作组、组建一支督导组、实行每月一督导、完善一套体制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7个。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了“学历升、年龄降、结构优”的总体目标。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在村级阵地设置“三务”公开栏、“问题墙+回音壁”,保证村级事务“阳光”运行。深化“快递进阵地”,建成8个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和95个村级标准化电商综合服务点,实现城乡物流渠道双向畅通,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用好“战斗员”,强健“骨骼经脉”。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无职党员提供四大类14种岗位,全县1978名无职党员参与岗位申报和认领工作,参与率达到95%,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选派265名优秀年轻干部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围绕农村党建、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跟进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了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组织开展人才培训23期,培训10000余人,先后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30余人。先后与14所高等院校建立校政企合作,双向人才孵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筑巢引凤作用逐步显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智力支撑。
织密“一张网”,积蓄“源头活水”。大力推行“党建+”模式,实施示范点提质增效工程,持续叫响武功党建品牌。统筹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实施集体经济“示范村培育和空壳村清零”行动,探索“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放大“348”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效应,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181个、组级2个,全县135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武功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