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阳县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着力在建强组织堡垒、加强骨干引领、抓实阵地建设、壮大集体经济上出实招,推动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建强组织堡垒,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深入开展支部标准化“对标建强”百日攻坚行动,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4个,市级4个,动态管理省级标准化示范村9个,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51个,244个村(社区)标准化创建实现全覆盖。推行“五步工作法”,落实“四个一”包抓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0个。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一肩挑”达到95.5%,实现“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目标。实行28名县级领导联镇,162个部门(单位)包村,152支队伍驻村主抓,一般干部帮户到人,形成三级书记一起抓、全县上下齐推进的工作格局。
加强骨干引领,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为全县152个“五类村”选派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524名。引导各类优秀人才集聚乡村振兴一线,出台《山阳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措施》,引进硕士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两批次共44名,建设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市级人才工作示范点3个。强化学习培训,举办茶叶、电商等培训班28期,培训经营主体、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共1860人次,在南京市委党校培训第一书记45人,在复旦大学举办人才专题研修班培训50人。
抓实阵地建设,用好乡村振兴“主阵地”。紧扣“7+1”指标体系,规范提升便民服务室、居民说事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部室建设,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民政、社保、医疗、教育等便民服务、政策咨询、红色代办,实行“一站式服务”,打造社区10分钟党群服务圈,改造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个,建成商圈党群服务中心2个,全县13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2891名在职党员到单位驻地社区报到,认领岗位630个,开展活动780余场次,办实事1100多件,捐款捐物90余万元。建立“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阵地,完善数据大平台信息,科学设置网格管理,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四议两公开”和“逢四研事、遇事解事”制度,确保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壮大集体经济,打通乡村振兴“主动脉”。出台激励村(社区)干部发展集体经济“五项措施”,全县244个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全部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680余名村级干部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之中,创新“2+X”发展模式,带动24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村占76.6%,培育村集体经济示范村30个。深入开展“三建三带”活动,大力实施组织覆盖、产业提质、园区示范、能人培育、创业增收“五大行动”,建立园区党支部22个、产业链党小组230个,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等150个。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盟成立大会暨“三建三带”活动观摩会在山阳县召开。
(中共山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