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水县通过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使村级党组织党建责任更明、干部队伍更强、组织生活更实、党建品牌更优,推动“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突出政治导向抓阵地建设,建强“红色堡垒”。开展整顿大提升、提振精气神“百日攻坚”行动,对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筑外观、标识标牌、功能设置等六大类14项党建标识进行规范,巩固拓展“牌牌党建”“盒盒党建”专项整治成果。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鼓励村级党组织结合自身特色,设置村史馆、党建文化馆、党员活动室等服务站室。建立阵地使用规范,在每个活动场所组建一支专门队伍、推出一批服务项目、建立一套基本制度,把活动开展起来、把功能发挥出来、把党员群众凝聚起来,防止工作下沉变“办公室下沉”。
突出选育管考抓干部队伍,激发“雁阵效应”。利用届中调整持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坚决防止不符合条件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严格“坐班值班、档案管理、双责联审、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履职情况调整村干部6人。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补贴挂钩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将推进乡村振兴专题纳入主体班次,开展培训46场累计3500余人次,在镇域、县域内分层次开展农村党建观摩活动,村党组织书记汇报亮点工作,切实解决会干不会说的问题。通过“选、育、管、考”,充分激发“头雁领航、强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突出常态长效抓组织生活,发挥“熔炉作用”。印发《2021年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全年党建任务,每季度下发党建任务交办单,对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进行具体安排,列明“规定动作”,帮助党员养成良好的组织生活习惯。实行“一本通”,对会议记录进行规范简化,解决质量不高、多本记录的问题。编制《村级党组织标准化操作规范手册》,对“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定统一的标准流程和管理规范,变“定性多、难把握”“要求多、难落实”为“凡事有规定、凡事必规定”,帮助党务干部练好“基本功”。
突出知行合一抓为民服务,打通“最后一米”。深化“党员亮身份”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动态巡查佩戴党员党徽情况。推广林皋镇许道村“1+10”党群联系工作法、尧禾镇新武村圆桌“说事议事”制度,切实解决群众急事难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村级网格化管理体系,941个农村网格配备1698名网格长,对村民待办事项,由网格员担任联络员、服务员,实行全程代办。截至目前,5000余名党员用脚步量民情,累计联系服务群众3万余次,解决问题9451个,实现了基层精细化、柔性化治理与服务,打通了农村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 中共白水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