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渭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以党建引领做强“草编”非遗技艺产业链,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顾家能致富、疫情不返贫”。
临渭草编非遗项目传承人、巧娘草编合作社党组织书记陈春苗,在给外国友人教授草编技艺。
一是建强组织堡垒,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高举旗帜 响应号召 奋进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实际设立党员技术指导岗、党员运营管理岗、党员学习教育岗,通过晒承诺、比奉献,帮助党员职工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创建“巧娘党员学习”微信群,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升党员职工党性修养和为民服务情怀。今年先后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浪漫七夕节 浓浓巧娘情”“巧娘送清凉”“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等特色活动,不断增强组织向心力。
“七一”前夕,巧娘草编党支部运用草编技术创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
二是传承非遗技艺,践行初心使命担当。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草编”技艺传承公益活动,先后成功举办4届“重阳节关爱老人暨传统娱乐文艺汇演”、5届“巧娘草编元旦联欢”和4届“巧娘七夕乞巧节”等技艺、才艺展示活动,参加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友好日”“杨凌农高会”等省内外草编技艺交流80余场次,运用节假日在华州竹溪里、渭南桃花源、天留山等景区开展草编技艺传承体验活动,不断提高临渭“草编”非遗文化影响力。“草编”技艺还能促进玉米皮、小麦秆等农作物秸秆二次利用,保护生态平衡,相关做法受到中央农村农工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党建引领实效。成功创建市、区人才工作站,聘请西安财经大学、西安翻译学院、培华学院学者教授,以及国内知名草编匠人和合作社业务骨干共10余人,组建专业化“草编”技术培训团队,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120期,惠及6000余人次,帮助塬区6镇留守妇女、残疾人等闲散劳动力打通“家门口的致富路”,使“村村成工厂、户户是车间、人人变巧娘”,先后带动困难群众300余户2000余人,使户年均增收4000余元。形成“技能培训+原料供给+成品回收+集中销售”的闭环式“草编”产业链,合作社先后获得“陕西省第一批文化助力扶贫示范单位”“省级非遗扶贫工坊”“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临渭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