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份,针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现实考验中,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三原县委主要领导亲自点题举纲,在全县部署开展过硬农村党支部建设工作,紧扣“六个标准”,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打造“六个过硬”农村党支部,切实强化了村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
实施“头雁工程”,打造支部班子过硬党支部。实行村级后备干部“育苗”计划,采取“三荐两定一公示”选拔工作机制,按照每村正职不少于2人、副职3-5人的配备数量,为各村储备后备力量;坚持换届集中选配和届中动态调整、县级备案管理和镇办日常管理相结合,重点选优、育强、管好141名村党支部书记,本次换届书记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实行外出调训、集中培训、学历提升“三个一”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去年遴选调训、集中培训村党支部书记340余人次,累计推荐24名村干部参加高校学历提升教育,以“头雁”领“群雁”带“雏雁”,推动村干部队伍持续优化提升。
实施“细胞工程”,打造党员队伍过硬党支部。围绕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坚持每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去年共发展农民党员90名,现有入党积极分子310名。从严落实党员发展县级组织部门预审、相关职能部门联审制度,从严开展农村违规违纪发展党员排查整顿工作。实行农村党员先锋引领行动,组织党员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参加2次远程教育集体学习、每年接受2次党性教育体检,全面落实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积分评议制度,采取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全程积分、年末评议等措施,倒逼党员走在前、作表率。
实施“提质工程”,打造组织生活过硬党支部。针对农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等问题,结合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运用“三会一课”四项规程,逐支部制定组织生活年度落实计划,做到时间、范围、内容、形式、要求“五明确”,并分别建立操作流程、台账纪实、责任落实“三张清单”,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5项基本制度规范落实。同时,围绕增强党性教育仪式感,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纳入每月主题党日规定动作,有效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
实施“阳光工程”,打造运行机制过硬党支部。实行“一清单一承诺双报告”制度,制定班子成员职责清单,做出个人年度履职承诺,在每月支委会、每季度党员大会上分别报告上次党支部决议执行情况和年度承诺履行情况。严格落实以“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633”民主议事决策机制(6项决策流程、3张公开清单、3个公开平台),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健全村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考核评价机制,同时依托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通过专题调研、督导检查、考核评议等方式,拧紧责任落实“闭环链条”。
实施“强基工程”,打造基础保障过硬党支部。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纳入县财政预算,坚持“经费随事转、补贴跟人走”,严格按照核定范围、发放标准和具体要求及时拨付兑现。以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统领,统筹谋划提升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综合服务功能,县财政按照新建20万元、改扩建1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去年完成活动阵地改造提升24个村,其中新建7个,改扩建17个,并同步全面完成141个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任务,配套出台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使用管理办法》,为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旗帜工程”,打造作用发挥过硬党支部。由村党支部牵头推行“三个五”村规民约工作机制,规范“一约四会”运行机制,定期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持续涵养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强化村党支部对集体经济引领作用,党支部书记全部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因村施策探索,逐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28个村。建立健全村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坐班办公、民事代办制度,支委会成员每人至少联系3户群众、1户贫困户,实行“四必到”关怀群众暖心工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