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水县认真落实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在建强基层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建强“桥头堡”,夯实组织堡垒。深入推进“比学共达标 赶超争示范”活动,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8个、市级标准化示范村8个、剩余村全部达标,申报创建红色村庄(武庄村)1个。建立二级网格,充实网格员队伍,实施党员联户机制。巩固拓展“牌牌党建”“盒盒党建”专项整治成果,排查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个。率先开展《阵地环境大治理 提振“两委”精气神》活动,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大提升。开展“红色引擎”组织振兴行动,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优化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28名。
选强“领头雁”,优化队伍结构。严格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流程,落实9部门联审机制,调整不符合条件候选人16人。截止今年3月15日,全面完成123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一肩挑”比例达到100%,一次选举成功率100%。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7.6岁,较上届下降3.9岁,妇女干部218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96名,“四类人员”占72%,较上届提高23%,“两委”干部中党员801人,较上届提高21.9%,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争当“突击队”,配优第一书记。制定印发《白水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管理规定》,出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五项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考勤管理制度、鼓励激励制度、关心关爱制度),构建三重管理机制,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对全县139个村(社区)进行综合研判,选定58个村为帮扶村,并根据村情、产业发展等特点确定包联单位。在此基础上,推行“两优先”“三必须”原则,选派政治过硬、作风正派的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工作。
打造“动力源”,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实施“党支部+集体经济+X”六种增收路径,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林皋镇许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党支部+集体经济+产业带动”模式,发展石磨面粉加工;雷牙镇股份经济联合总社依托“党支部+集体经济+村村联建”模式,建设扶贫惠民超市;杜康镇和家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党支部+集体经济+文化旅游”模式,建起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城关街道办小雷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党支部+集体经济+要素入股”模式,建成170KW光伏发电站;杜康镇石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党支部+集体经济+筑巢引凤”模式,大胆尝试“房东经济”;城关街道办西文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党支部+集体经济+资源唤醒”,建成150亩花椒园。
(供稿单位:中共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