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记者来到白河县城关镇安槐村,竖立在村址广场的善行义举榜格外引人注目。“有的村民见义勇为,有的村民孝老爱亲,还有的是‘热心达人’。他们可都是我们安槐村的‘红人’哩!”该村村支书郑家富如数家珍一般给记者介绍。
绿树红花掩映庭院,洁净村巷四通八达。路灯、垃圾桶、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如今的安槐村摆脱了昔日的穷、乱、脏,村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以前大家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现在都积极行动起来了,帮助困难乡亲的,主动打扫公共场所的,村上有事,一声吆喝,赶来一群帮忙的。”对于安槐村如今的改变,郑家富满眼自豪。他说,以前村上也有些不爱卫生的人,但是看着别人家干干净净的,还经常看到有志愿者帮助大家打扫卫生,他们也不好意思了。慢慢地,他们由以前的“看”变成了现在的“干”。
美丽乡村除了颜值高,还要气质好。安槐村通过“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新民风建设、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表彰等活动,由党员干部家庭带头作表率,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村上将群众的善行义举公示在榜上,号召全体村民进行学习,乡亲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自2017年开展新民风建设以来,城关镇积极培育文明新风、树立文明风尚,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全镇开展道德评议288次,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4000余人,推荐宣传全镇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同样过上好日子的还有城关镇安坪村的乡亲们。
初秋时节,吃完晚饭,趁着河风的凉爽劲儿,安坪村舞蹈队的邱芳和姐妹们在村址广场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
“可别小看了我们的舞蹈队,我们的节目可是上了大舞台的。”邱芳骄傲地说,在城关镇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活动上,安坪村的平安艺术团为党的生日献上了自编舞蹈,获得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这也是不少村民的生活日常。每天夜幕降临,村民们都会到村址广场遛遛娃、消消食。音乐响起,忙完家务的村妇们变成了舞者,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舞动起来,音乐声、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
“以前劳作一天,晚饭后基本上也就是打牌、玩手机……现在好了,村里经常还会放一些老电影,大家在广场乘凉看个电影,日子过得舒坦着呢!”家住安坪村二组的村民卢厚明提起现在的生活,话语中满是喜悦。据悉,安坪村的村址广场还将完善群众健身设施,让村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休闲娱乐场所。
这种场景的出现得益于近年来白河县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和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大力推动各村(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村民的日常文娱需求,让村村都有文艺人,人人都有拿手戏,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新冠疫苗接种是防控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只有大家都接种了,咱们都有免疫力了,才能形成一堵免疫墙,把新冠病毒隔绝。”7月9日,在向荣社区的群众院落会上,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汉高用通俗接地气的话,向村民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引导村民积极接种疫苗,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共享共治更是乡风文明的重要法宝。城关镇各村(社区)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主动性,号召村“两委”成员、党员、乡贤等在村里群众威望高、情况信息清、工作效果好的人员,通过群众院落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疫情防控措施等,让群众及时了解国家政策以及村里近期工作情况。
这几日,在狮子山的社区工作群里,社区副支书发出倡议:“中医院疫苗接种点需要两名志愿者,有意愿的同志可以报名。”一时间,报名参加疫苗接种点志愿者的回复在工作群里刷了屏。
“村里来了戴红袖章的人,不但帮我们免费理发、搞卫生,还给我们讲政策、表演节目。人家啥事都干,咱自己咋闲得住。”安福村村民李聪芬说,志愿者们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情景,让她决定也加入村里志愿服务活动,为乡亲们尽些绵薄之力。如今,走在城关镇的大街小巷、农户院落,整治环境卫生、慰问困难群众、开展普法宣传、进行交通劝导等文明正能量处处涌动,这抹“志愿红”成为城区最亮丽的底色。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
如今,城关镇已经形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志愿服务为引领的服务群众模式。全镇累计培育各类志愿服务队50余支,志愿者2300余人。志愿服务队以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方式,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切实将志愿力量延伸到城关镇的每一个角落,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基础。目前,白河县城关镇实现了全镇16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个文明乡村,犹如美丽的画卷,铺展在秦巴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