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成为两河口干部群众在实现脱贫摘帽后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为了尽快找到破题之法,两河口镇党委政府坚持从“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撬动“村容户貌”大变化。
齐心办实事,撬动“靠自己”思想之变
眼看着稻田需要用水,灌溉水渠被水冲毁至今淤泥满渠都是,怎么办?张家坝村党支书记李杰接到街上组群众的反映,找人清淤需要钱,村上也没有钱怎么办?有村民建议开个院坝会,动员大家义务清淤!召开院坝会时镇上领导、村上干部、村民小组的群众坐在院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清淤“大事”,几翻讨论大家都同意自己动手投工投劳清淤。清淤那天男女老少、干部群众齐动手,三天时间堵塞很久的水渠通水了,群众堵在心里的事解决了,干部群众看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伟大力量,认识到“幸福靠自己”的道理。
集资共建化粪池,撬动卫生厕所新模式
“村里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没了,水没有臭味,环境很好。”两河口镇长坝村村民张再明说道,现在村里环境很好,村里非常干净,让人住着很舒服。但在这之前,长坝组33户的厕所排污问题成了群众的烦心事,镇上领导得知后下决心准备解决群众的这个“头疼事”,建“三格式”化粪池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可是长坝组人口密集,个户面临建设化粪池地方不好选,单家独户建投资又大,镇上领导反复征集群众意见,最终决定尝试给33户集中建一个“三格式”化粪池,群众的美好期盼如何变成现实,“钱从哪里来?”“我们投工投劳集资建”。劳力资金问题解决了,水泥、钢筋、切割路面、架设管道、排污出路等具体问题又一次摆在了干部群众面前,“村上负责加油,我可以把自己的货车免费借给村上用”“我愿意把铲车借给村上用”“化粪池处理过的可排污水可以排到灌溉渠,还可以灌溉庄稼又不污染环境”,在干部群众的鼎力支持下,一个惠及长坝组33户127人的集体共有的三格式化粪池建成。
清三堆治三乱,匠心铸成清风泉
今年以来,两河口镇党委政府坚持乡村绿色发展道路,以“清三堆(杂物堆、土堆、草堆)、治三乱(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为抓手,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聚焦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开展大整治大提升。连日来张家坝村干群一心,累计组织义务投工投劳500余个,对张家坝村社公共路段进行沟渠清淤、路肩杂草铲除、树木修剪,做到路面干净整洁,并因地制宜将安置点的一个乱石堆建成了张家坝村最美“清风泉”。现在走进两河口镇,镇域内的村庄生态美了起来、环境靓了起来、卫生好了起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点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整体大变化”的乡村振兴新活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