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经常来这里开会,想不到40年过去了,我又回到这里讲党课!”在渭南市合阳县新池镇韩庄村翻新的老窑洞里,老党员行相斌说。
行相斌是新池镇“五老”宣讲团成员。据他介绍,这些老窑洞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乡上的党员大会经常在这里召开。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窑洞慢慢闲置下来,古旧的外观让它没了往日的光彩。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池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形成“支部书记+两委干部+小组长+网格员”的队伍,积极探索“党支部+美丽乡村+产业经济+精细化服务”的乡村治理模式,每名网格员包联15户农户,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参与治安防范、做好志愿服务。
工作人员在韩庄村调研后发现,当地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在广泛征求民意后,村镇两级投资300余万元,对村里废弃的老旧房屋和16面老窑洞进行修葺改造,并新建了文化娱乐场所。如今,老窑洞摇身一变,成了党员活动室、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史学习教育文化长廊。
“镇上为村里办了好事,不仅让娃娃们了解村里的历史,也看到村里的变迁,大家有了共同的记忆。”该村村民王振国说。
韩庄村按照镇党委的部署,在窑洞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这里成为“五老”宣讲的主要阵地。老党员们在这里分享入党记忆,回顾革命历史,讲述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故事,为该村的党员干部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宣讲课。
“这里翻新后,党员活动有了阵地,村里有了文化气息,村民有了活动场所。大家在这里跳舞、健身、唱红歌,这里还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提供了场所。”韩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中海说。
“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一直探索为群众办实事的新路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接群众需求,为群众定制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新池镇党委书记罗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