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相连、路相通、杆成行、架成网,成千上万株猕猴桃树苗在产业园里茁壮成长。春夏交接时节,站在铁佛寺镇合一村七组汉铜路上放眼望去,一幅乡村振兴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如画卷一般呈现在眼前。
走进猕猴桃产业园区,果农们在产业发展指导员的技术指导下,正在忙碌地开展园区管护。栽杆、架网、锄草、绑苗……,大家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这是近年来铁佛寺镇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思路,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布局,以“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走出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生态发展新路子。
“这是个产业园就是我们的致富园,每户平均有三亩猕猴桃,我们在园区务工一天能挣100元钱,套种点黄豆,一年每亩增收800元,两年后猕猴桃开始挂果丰产,每亩最低可产4000斤以上,按2块钱一斤算,每亩可实现8000块钱左右的收益……。”在地里忙碌的果农谢先兵算着自己的致富账。
合一村千亩猕猴桃产业园是铁佛寺镇维护秦岭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辖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一个缩影。集中村的千亩花椒园原本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2018年以来,经过改造形成梯田,该村按照集体育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分户种植的模式种上了青花椒,使荒山披上了绿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生态强镇、产业富民。”是铁佛寺镇推动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近年来,该镇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美丽新农村建设,统筹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6个,涵盖花椒、猕猴桃、香椿、蚕桑、拐枣、核桃、天麻等林果产业,建设林下生态养殖园7个,并鼓励一大批农户开设家庭农场,肉牛、土鸡、山羊、肉鸭、冷水鱼、大闸蟹等特色生态养殖项目落成。辖区农林产业产值连年上升,产业生态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既要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又要提升群众致富的“产值”。铁佛寺镇坚持把“治山、治水、治林”与振兴产业发展捆在一起抓,无论是发展种植产业,还是发展养殖产业,都坚持走绿色生态路子。禁捕、禁猎、清污、减排工作得到辖区群众的大力支持,林下绿色经济持续壮大,群众不仅鼓起了“钱袋子”,也享受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