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略阳县乐素河镇:按照“五步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04-12 22:01 作者:淡淑红

一是聚焦“增收致富”,抓实特色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一县三品”产业布局,按照我镇“3323”(建设3个天麻种植示范村、3个乌鸡养殖示范村、2个食用菌栽培示范村、3个生猪养殖示范村)产业发展目标,采取六项措施(转变群众观念、外出借鉴学习、落实资金保障、提供政策支持、畅通供销渠道、强化技术培训),采取“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产业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发展以天麻、猪苓、食用菌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按照一业一专班的措施,全程包抓、破解难题、对症下药、强力推进。确保全年完成天麻种植40万窝,乌鸡养殖13.4万只,食用菌30万筒,养殖生猪6200头。各村培育规模化、规范化、且有较强带动能力的经营主体1到2个,全镇产业带动覆盖面达到95%以上。

二是聚焦“后续帮扶”,抓实脱贫成果巩固。常态化开展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按照户分三类、因户施策的原则,对预警监测户进行针对性帮扶,持续落实帮扶政策,保持过渡期内原有政策总体稳定。管理好驻村干部队伍,夯实帮扶责任,确保帮扶工作的连续性,不出现政策空白、帮扶空档。按照“1+7”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的总体要求,加快完善四个集中安置点污水处理、公共设施等配套建设;有序组织搬迁群众劳务输出,鼓励和协助搬迁群众发展产业或纳入经营主体带动增加收入,确保稳得住,达到能致富目标。

三是聚焦“三貌提升”,抓实人居环境整治。乐素河镇结合镇情实际,按照“先整治、再规划、后提升”的总体思路,以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美化“三口”为整治重点,将每月10日确定为“清洁日”,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提升镇容村貌,改善农户卫生环境。确定瓦房、任家坝两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依托自然资源,高标准规划,重点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在提升上,重点抓实四个方面。道路美化:计划用1个半月时间对全镇200余公里村组水泥路进行整治,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清理塌方、疏通水沟、铲除杂草、绿化路肩,目前已完成60余公里,投劳3000余个;垃圾分类:对垃圾进行四分类处置,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厨余垃圾填埋处理、可回收垃圾集中回收、其他垃圾统一运转,并将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厕所改造:全镇2129户,现有卫生厕所1739户,占81.7%;其中无害化厕所886户,占41.6%,下一步将按照三格式化粪池的技术标准,加大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改造力度,力争两年之内无害化厕所达到全覆盖;拆旧复绿:对有保护价值的老房旧房进行修缮保护,对废弃失修的房屋、圈舍、柴棚等残垣断壁以村为单位,按整体规划进行拆旧复绿,提升农村整体环境面貌。

四是聚焦“建管并重”,抓实基础设施管护。脱贫攻坚期间,我镇的基础设施得到翻天覆地改善,下一步重点是管理维护和补短强弱两手抓。在管护方面,主要是压实责任,用足县上已有的管护政策和资金,建立和完善了安全饮水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水费收缴和分级管护。建立和完善了农村道路管理制度,镇村道路、通村水泥路由镇政府落实专人养护;村组水泥路由村民小组长负责,定期组织农户进行划段养护,确保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在补短强弱方面,我镇将积极争取落实两个非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全镇基础设施短板补齐,达到彻底改变的目标。

五是聚焦“五治融合”,抓实农村社会治理。努力构建“政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教化、自治为基础、智治为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强基层组织,强化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六无村”创建活动,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建立健全“五会”,开展高额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忤逆不孝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围绕提升群众内生动力的问题,通过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管水护路,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围绕环境整治投工投劳,干部与群众同吃同劳动,打成一片,以实际行动教化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切实提升群众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同时积极推动“三个一批”(群众相互监督自治一批、镇村干部教育德治一批、政法机关依法打击法治一批),消除缠访阻工、寻衅滋事等乱点乱象,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做实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增强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文明素养,达到群众在治理过程中有参与感,在治理成果中有获得感,在实际生活中有幸福感,最终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供稿:略阳县乐素河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杨春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