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最近黄瓜卖得咋样?”
“好得很。这不,又下来一茬,待会儿客商就上门来收购了。”1月21日,记者在延安市安塞区砖窑湾镇山王河村见到第一书记马腾云时,他正在村民王燕军的蔬菜大棚里了解近期黄瓜的销售情况。2019年5月,在延安市接待处工作的马腾云来到山王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1年多来,为了发展壮大村里的产业、提高村民收入水平,马腾云下了一番功夫。
大棚产业是山王河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全村共有175户村民发展大棚产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和青椒等。近期是大棚蔬菜成熟上市的日子,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马腾云也没闲着。
“老高,你家种的青椒今年产量咋样,销售有没有困难?”“老张,客商多长时间上门收购一次?蔬菜能及时卖出去不?”……马腾云钻进一座座大棚询问村民。
“马书记,每次摘完西红柿,我都得抱着30斤重的箱子往外搬。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实在是搬不动。”58岁的村民高白锋向马腾云诉苦。随后马腾云从安塞区农业农村局协调了一批大棚专用电动车,解决了部分村民的搬运难题。
大多数村民发展了大棚产业,但同等面积的大棚,有些村民一年收入8万元,有些村民一年收入6万元,差距很大。
咋回事?走访了几户村民后,马腾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村民对大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产量和收入存在差距。于是他积极联系安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对村民开展产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随着村民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大棚产业的效益也得到显著提升。
“多亏了马书记,要不去年我的损失可就大了。”村民李周武对记者说。去年夏天一场强降雨过后,李周武家的大棚墙体部分坍塌,损毁严重。但好在去年年初听了马腾云的建议,李周武为蔬菜大棚购买了农业保险,获得了4000元的保险理赔金以及1000元的民政救助金。
驻村以来,马腾云带领群众修建了2000余亩苹果园、协调10万元资金新建杜寨阳台集体经济大棚点、推广湖羊养殖……
在产业的支撑下,2020年山王河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75户571人全部脱贫。
“以前山王河村的山梁沟峁间杂草丛生,村民生活困难。如今大棚蔬菜、苹果、湖羊养殖等各项产业在这里全面开花。”马腾云说,“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具有陕北特色的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马腾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