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开展以来,子长市坚决扛起换届选举的政治责任,紧盯目标,周密部署,建立四项机制保驾护航,圆满完成了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
一是建立包联包抓机制。建立了市级领导包联镇(街道)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包抓重点难点村(社区)工作制度,10名市级领导包联11个镇(街道),37个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包抓37个重点难点村。市委书记雷兴平、市长刘凯深入各镇(街道)督查指导换届工作6次。市级领导分别赴包联镇(街道)指导工作40余次;37个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第一时间深入包抓村制定具体方案,拿出具体措施,解决具体问题;市委换届工作指导组蹲点各镇(街道)指导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出现疑难杂症及时解决。
二是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出台“七个一”措施,即:举办一场荣退仪式、开展一次谈心谈话、组织一次走访慰问、开展一次免费体检、认领一个服务岗位、赠送一份履职印记、聘任一批治村导师,扎实做好正常离任村干部思想安抚工作,不仅让正常离任村干部退有所安、退有所为,也让新任村干部温暖了心田、看到了希望、鼓足了干劲。安定镇、马家砭镇、杨家园则镇等8个镇(街道)集中开展了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活动,做好了45名正常离任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为村(社区)“两委”换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建立动态报告机制。实行换届进度、措施、效果、问题等动态报告制度,村(社区)“两委”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周清单的形式,列出一周任务重点和完成时限,下发至各镇(街道),并进行跟踪落实。镇(街道)每日将周清单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上报,以便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了解掌握换届工作动态,有针对性地解决换届出现的问题,确保换届工作落实落细,圆满完成。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镇(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各相关单位一把手挂帅抓部署、抓指导、抓落实,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此次换届工作纳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范畴,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集聚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东东就换届工作与镇(街道)主要负责人逐个进行谈话,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压实了责任。
截止目前,全市198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选出的198名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中女性9名,连任159名,新当选39名;平均年龄48岁,较上届下降3岁;四类人员158名,占比8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4名,高中以上102名。选出的765名村(社区)支部委员中女性118名,连任461名,新当选304名;委员平均年龄47.1岁,较上届降低了5.2岁;四类人员658名,占比8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72名,高中以上602名;成功实现了年龄降、学历升的结构性配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