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富平县:343工作法,打造农村党建升级版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11-02 16:27 作者:赵双 马明阳

 今年以来,富平县农村党建工作以“旗帜村”创建为抓手,明标准、抓规范、强落实,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三抓模式”强基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抓规范促提升”思路,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旗帜村”创建抓试点。对标《富平县农村党组织“旗帜村”创建办法》,确定第二轮“旗帜村”创建对象17个,通过专题培训、观摩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紧盯弱项、整合资源、精准发力,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标准化”推进抓规范。对照标准,严格要求,投入1000万元,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73个,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到200m2标准;村级场所统一命名为“xx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设置“一场一台两栏”“一厅八室”,妥善解决85个农村党组织设置问题,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两力两率”水平。“后进村”整顿抓提升。运用“七步工作法”,落实“八个一双签双述”机制,制定提升工作方案,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集中整顿2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解决历史遗漏问题6个、搜集民生类意见建议325条、办理“微实事”680件,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四选机制”强队伍。聚焦“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一肩挑’运行新机制”项目课题,专班推进、积极探索、形成机制,让“一肩挑”挑的稳、挑的远。“一村一策”选任机制。统筹分析村情、民情,对不胜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撤换;每村设立一名专职副书记,配备2-3名后备干部,协助抓好村级工作;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人选来源渠道、基本条件和负面情形,切实提高人岗匹配度。“一基多翼”选育机制。编制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在全面普及政策、法律、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对村党组织、村委会、监委会成员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探索建立实地观摩、外出考察、优秀书记上讲台等培训制度,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实现问题同解、经验共享。“分类决策”选议机制。制定《富平县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组成、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和退出办法,保障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履职;凡是涉及村庄规划、村“两委”班子分工、低保户评定、项目招标以及1000元以上资金支出等“三重一大”事项,按照“五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决策办法进行决策;涉及环卫治理、评优评先等日常事务,由村“两委”会研究决议通过,让村级事务运行更规范。“正反清单”选汰机制。逐村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权力清单和村民小组长任务清单,按照年初承诺、年中述职、年底测评方式,对连续2年测评分数较低的村干部采取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措施进行处理;对“负面清单”出现扣分的项目逐一核查,查实一起惩处一起,切实提高监管严肃性。

“三合体系”强服务。结合“一肩挑”后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务重了,精力不足”实际,通过干部下沉、村村联合、党员报到等措施,持续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能力。干部下沉纵向融合。制定《镇(街道)党(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每村选配1名作风严谨、业务过硬的年轻同志担任党建指导员,配套建立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和考核评价制度,打造一支推动农村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村村之间横向联合。在镇级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建基础上,推行“村村联建”“村社联建”“村企联建”等党建共建模式,特别实行“旗帜村”和软弱涣散村“一对一”帮建体系,拓展与中物院结对共建领域,推动村党组织之间跨行政区域强强联合、强弱联姻、功能互补。党员组织动静结合。以村党组织和党员为主体,积极开展“吹哨报到”“党员认岗”“承诺践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应急管理、志愿服务、安全巡逻等组织,积极开展群众艺演、公益观影、竞技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富平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