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让更多的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听着佛坪县爱尚菇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领办人李天琴侃侃而谈,我们一众到访者无不肃然起敬。
从贫困家庭走出的佛坪姑娘李天琴,坚持践行开发本土资源、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创造了公司、政府、群众、商家、客户互惠互利互赢的良好局面,成为产业扶贫战线的一颗耀眼新星。
凤凰涅磐,“还巢”故乡
李天琴今年45岁。上世纪70年代,她出生在佛坪县陈家坝镇的一户贫困人家。家乡地处秦岭深山腹地,她从小就过着苦日子,渴望读书,却只能读完初中就回家帮父母干活。历经病痛、婚变后,她南下广州、北上唐山,发誓要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经不懈努力,李天琴申报了几项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国家级食用菌高级考评员认证和菌类园艺工二级技师资格,被佛坪、城固县政府聘为食用菌专家顾问,参与编写并出版了《北方香菇实用栽培技术》专著,担任河北省唐山市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食用菌协会秘书长,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李天琴在唐山市的事业一片大好,却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近年来,佛坪县的食用菌产业势头强劲,她果断辞去在唐山市的一切职务,拒绝了多家菌类企业的高薪诚聘和出国深造的机会,2018年正月初一,她驾车离开唐山市回到了佛坪县,就象一只“还巢”的金凤凰,一心在家乡舒展腾飞的翅膀。
凤栖家乡,大展鸿图
“多亏了政府的帮助,我才有了这么合意的厂房、设备和稳妥的销售渠道。”李天琴感激地说。
尽管家人都反对她回乡创业,但李天琴仍不改初衷。她拿出全部积蓄,又借钱、贷款等筹措资金,马不停蹄地申办手续、筹建厂房、购买设备、培训人员、调试生产线、监测产品、品尝改进等,废寝忘食甚至熬通宵做事。佛坪县政府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西岔河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议,上门服务、牵线搭桥,当导购员、销售员,帮助公司解决生产、办公场地和资金、水电、用工、电商营销等困难和问题。
2018年10月,公司在西岔河镇三教殿村建成并投产试运营,注册资金1000万元,有生产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电商运营中心300平方米,加工配套设施、半自动化生产线、化验检测设备等齐全、完善,开启了全县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的先河。
李天琴与多位国家级专家教授、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合作,联合研发食用菌系列功能食品。公司以猴头菇、香菇、黑木耳、北虫草等附加值高的食用菌类做成菌粉,结合传统手工挂面工艺流程的十几道工序,加工成营养成分高的菌粮手工挂面,在行业内是一个创新,也让人们在不改变生活习惯的情况下,增加对食用菌的摄入,改变饮食的营养结构,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生产的蘑菇手工挂面、蘑菇酱、蘑菇醋、食用菌丝面、方便粥、菌粮馒头等系列产品,均天然营养健康,方便食用。
李天琴注册了“爱尚菇粮”商标,申报蘑菇系列手工挂面发明专利4个,公司也获得省AAA级信誉单位认证、陕西省百家科普示范基地等殊荣,被确定为退伍军人创业基地、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为更多的年轻人搭建了创业平台。
“爱尚菇粮”系列产品从鲜为人知到俏销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可日产菌粮挂面1吨,年产值600万元,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山西、甘肃等地。
凤驰商海,回报乡亲
李天琴出生在贫困家庭,对贫困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经常走村串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上生活用品,并鼓励村民勤劳致富,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公司实行产业帮扶,采取“党组织+公司+工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一体、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鼓励周边群众发展菌菇产业,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订单收购,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确保种植户增收。同时,进行就业帮扶,组织技能培训,公司优先聘用包括10名贫困群众和留守妇女在内的13名村民务工,每人年收入3万元左右。
部分村民除了在厂里拿工资,还能将销售和加工所得入股公司获得分红。2018年以来,李天琴通过入股分红、进厂务工、帮助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帮带西岔河镇40户126人脱贫户增加收入、解决销售难题。仅2019年,公司就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34户村民每户分红1300元。
“李天琴是真心帮我们脱贫的,公司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西岔河镇三教殿村村民靳吉平等真诚地对笔者说。近两年,靳吉平等20多名村民一直在公司务工,每人每月至少有2000多元的工资,都稳定增收、没有返贫。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李天琴又捐款捐物上万元,慰问抗疫一线的值守人员。目前,依托镇上打造的天境文化小镇,公司正在投建产品直播间和康养型民宿村落,开发的“蘑菇宴”也赢得游客点赞,实现生产、销售、旅游、娱乐一体化,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以后她还要成立老年基金会,帮助家乡更多的老年人幸福地生活。
去年以来,李天琴先后被授予“佛坪县农村致富带头人”“汉中市带动创业明星”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