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富平县委组织部聚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一肩挑’运行新机制”项目课题,抓调研、摸实情、建机制,精准制定规范村级事务运行十六条“硬核”措施,全面提升村级事务运行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组建“四支队伍”,充实村级力量。组建后备干部队伍。从村“两委”班子中选配1名专职副书记,作为“一肩挑”后备人选重点培养;从本村致富能手、优秀党员等人员中储备2-3名年轻后备干部,全程跟班学习,锻炼提升。组建卫生保洁队伍。每村组建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队,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印发《环境卫生整治告知书》,逐户签订环境卫生“三包”协议书、悬挂“三包”责任牌,每条巷道设立一名环境卫生监督员,每年表彰一批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户。组建产业发展队伍。每村组建产业技术服务队,由党员技术带头人任队长,在重点时段开展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帮扶,协助村“两委”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防御市场风险。组建乡风文明队伍。每村组建一支以党员、村组干部、辅警、文化协管员等组成的乡风文明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平安巡逻、文明实践、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四项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实行村组干部例会制度。村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召开村组干部例会,包村干部到会指导,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参加,总结工作、解决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实行日常工作AB岗制度。对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民事代办事项等日常工作设置AB岗,A岗人员因会议、培训或其他情况暂离岗位时,由B岗人员代为处理其负责的有关业务工作,确保工作衔接紧密。建立定期提案制度。村民代表围绕环境卫生、合疗报销等,广泛收集村情民意,每周向村民小组长报告;村民小组长梳理汇总后,向村党组织提案;村党组织每月10日、20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提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分类决策制度。把涉及村庄规划、村“两委”班子分工、低保户评定、项目招标以及1000元以上资金支出等列为村级“三重一大”事项,按照“五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决策办法进行决策;涉及环境卫生治理、评优评先等日常性事务,由村“两委”会研究决议通过,报上级审批备案、公示,让权力运行更规范。
完善“四项体系”,提升工作实效。完善权责体系。每个村分别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权力清单和村民小组长任务清单,在村组公示栏、微信群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完善评考体系。从贫困户、低保户和一般群众中聘用保洁员,每天负责公共区域和长期无人居住户的门前屋后清扫和垃圾收集清运;村党组织每月召开环境卫生整治评议会,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对工作不认真、清扫不彻底的保洁员,由村“两委”视情况进行处理。完善文化体系。每个村组建自乐班、篮球队、秧歌队、广场舞队等群众性文化娱乐组织,在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艺演、公益观影、竞技比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壮大集体经济。深入开展“三资”集中整治,完善发包、租赁、处置、运营制度,盘活资产、资源;村党组织每季度召集包村领导、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等,召开集体经济发展联席会,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开展“两项活动”,实现形神双塑。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每村至少培养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领办创办1个致富项目、联系带动1户以上农户增收;通过思想帮助、政策教育,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进入党员队伍、进入村级班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开展评优晒差活动。各村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卫生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培育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氛围;每季度组织70岁以上老人开展一次怀德生日会,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新风;每月开展一次文明乡风晾晒活动,利用红黑榜等表扬好人好事,曝光不文明行为,引导群众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供稿:富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