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秋收农忙时。走进汉阴县汉阳镇笔架村,村民们正在茶园里忙着除草,新建的茶叶加工厂刚封顶,设备正在安装;香菇大棚里,村民们正埋头打理着菌棒……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派驻笔架村第一书记任俊平也在村里忙前忙后,抓紧给订购单位联系消费扶贫产品。“以前村民们出售香菇茶叶都不注重规格、包装,只顾着把农产品卖出去,这两年我们对产业进行了升级,更加注重对农产品品质的把控。”任俊平说。
从当初的空壳村到如今产业兴旺的明星村,大家可下了不少功夫。
2019年8月,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安排任俊平到笔架村担任第一书记。笔架村位于秦巴山区,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劳动力不足,如何在这样的“空壳村”架起致富的桥梁?任俊平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思考着这一问题。
“当时村里的香菇、茶叶产业虽然使部分贫困户受益,但产业规模和层次不高,单靠这种传统小农经济或外来企业投资带贫效果有限,关键还得升级集体产业。”任俊平说。
经过商讨研究,任俊平和村委班子最终确定了笔架村的产业升级思路:改造老茶园,建茶叶产业基地,实施现代化大棚,建食用菌产业基地,标准化种植水稻,种富硒大米。
有了明确的思路,任俊平在开展工作时却遇上一道坎。要建茶叶产业基地,首先要鼓励农户对自有老茶园进行改造,但56岁的村民蒋坤德习惯了以前的生活方式,守着5亩老茶园不愿意改造。
任俊平上门找蒋坤德,却吃了闭门羹。于是他投其所好,抽空和蒋坤德下象棋,利用下棋的空档做思想工作,蒋坤德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
蒋坤德的房子建在半山腰,坡陡路窄。今年4月的一天,下着大雨,任俊平从蒋坤德家出来往山下走,一不留神摔倒在泥泞中,手臂被划了道口子。
“这一跤没白摔。”任俊平笑道,“回来处理伤口时,村支书叶永林跑着来告诉我,蒋坤德同意将老茶园交给村集体改造了。”
现在蒋坤德除了土地流转收入,自己还能到茶园务工,参与除草、采摘鲜叶、制茶等工作。过去的“慢人”如今也成了村里的勤快利索人。
去年,笔架村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管控下将村里的338亩水田充分利用起来,种植富硒水稻,发展稻田养虾;以村集体名义流转40亩土地建设67个大棚,实现羊肚菌、香菇等循环交叉种植,并将所产生废料作为茶园有机肥料使用;以老茶园及增建新品种茶苗基地为基础,建设纯天然、绿色、有机茶园,通过规范化管理,提产增收;茶叶加工、红薯粉条加工、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和水产养殖同步发展、多元经营。
“产业升级后,下一步就是找市场,‘笔架臻品山珍’就是我们的品牌。”任俊平说。
近两年,笔架村通过积极招商引资、百企帮百村等渠道,建立村、企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业发展订单化。笔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并运营“笔架臻品山珍”品牌,将绿茶、红茶、香菇、羊肚菌、大米等26项农副产品,全部纳入“笔架臻品山珍”品牌范围内,实现农副产品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转变,同时还建立起线上线下双重销售网络,在汉阴、安康建立了3家实体体验店,并和电商网站进行了合作。笔架村的一部分香菇还通过河南西峡香菇集散地销往韩国。
如今,笔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也壮大起来。截至目前,笔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20万元,销售产值突破700万元,盈利137万元,正在升级为汉阴臻品众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500元,增加到了2019年底的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