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的基层党组织

——王益街道塬畔村党支部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8-20 10:57 作者:高巨亮 刘凯

塬畔村位于王益区王益街道南塬,距离市区2公里10分钟车程,步行30分钟,共有宜上路、公园路、二道沟路3条干道可通达。下辖塬畔组、高塬一组、高塬二组三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0亩,现有人口273户883人,党员40名,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

塬畔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以打造宜居福地、宜业高地、宜游圣地为目标,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集体经济、促乡村振兴“一抓三促”工程为抓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艰辛探索、砥砺前行,将一个昔日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变为班子强、村民富、村庄美的幸福塬畔,先后荣获 “国家生态旅游村”“全国科普惠农先进集体”“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省级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等30多项荣誉称号。

抓班子强队伍,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塬畔村党支部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把自身建设摆在首位,以拥有“三颗心”,做好“三种人”作为干事创业的工作理念,即拥有一颗“热心”,做农村发展的领路人;拥有一颗“诚心”,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拥有一颗“公心”,做堂堂正正的清白人。以创建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发挥作用强、产业发展强的“五强”支部为目标,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做出样子,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在日常工作中,把政治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制度,从严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政治功能,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支部活力的源泉。如何让每个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争当政治素质好、作风形象好、履行义务好、示范带动好、服务群众好的“五好党员”,当好制度政策宣传员、增收致富帮带员、贫困群众服务员、文明乡风倡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得出来。

班子运行要顺畅,运行机制是关键。“一肩挑”后,村党支部积极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健全20多项规章制度,推行“阳光村务工程”,通过完善“自我管理+民主监督”机制,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体制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有效增强了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组织力。

多联动拔穷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党支部主动扛起大旗,紧盯12户26人脱贫任务和困难群众,坚持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就业三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引导群众树立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的思想,进一步引导村民由“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要先行。在脱贫攻坚战中,村党支部实施了道路硬化拓宽、亮化工程、绿化美化、“厕所革命”、煤改气改电、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先后争取项目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修建通村道路9公里,硬化支巷道路2公里,村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新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及村民文化活动广场3处,村党组织阵地焕然一新,村民活动有了好去处;安装巷道路灯176盏,点亮了村庄的角角落落;完成煤改气改电230户,改变村民自古以来靠煤、靠柴取暖做饭的传统生活方式,让村民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清洁、干净、环保的新能源;打深水井1眼,完成高塬一组、二组自来水主管道维修2000余米,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为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就业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按照“加快园区建设,搞好生态文化,办好农家乐游,多种发展富民,特色养殖增收”的发展思路,培育农业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5家,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08座;栽植樱桃550亩;双矮化苹果80亩;建成年存栏12万羽的养鸡场3个;建成年出栏800头养猪场3个;建成农家乐2条街;有机蔬菜大棚12个;花卉苗木基地4个,培育农家乐二条街,形成一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使家家都有致富产业,人人都有事干,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零到有的突破,累计收入达30余万元。塬畔村大樱桃、食用菌、草莓、花卉、蔬菜、鸡蛋、苗圃等农特产品远近闻名,休闲农家乐更是独树一帜,成为市民游玩娱乐健身采购的好去处,年接待人数10余万人次。

重治理兴文化,唱响乡村文明新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实现乡村振兴才是目标。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狠抓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培养乡土人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

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实施道路绿化、房前绿化、庭院绿化,全面提升休闲乡村旅游绿化水平。强化村内卫生保洁,开展拉网式排查和集中整治,彻底整治脏乱差,巩固从地面到立面,不留盲区,达到“六无四净”的要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荣获全国旅游示范村。

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支点,只有充分释放农村精神文明,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富口袋的同时让村民富脑袋、丰内涵,村党支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每年结合重大节庆日,通过乡村大舞台、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生活,引导村民争当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好青年、好邻里的“五好”村民,争创道德品行好、孝老爱亲好、领里关系好、勤俭持家好的“五好”家庭,近年来,涌现出了全区“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六比六看示范户”等150余户。坚持基层党建引领“自治”,以宣传教育推动“法治”,以崇善精神促进“德治”的“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建成了全区“法治中心示范村”。

农村要发展,人才支撑是关键。村党支部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培养职业农民,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计划,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造就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被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评为全市人才振兴示范点。近年来,塬畔村韩晓武、阎鹏飞、阎小朋的樱桃种植、阎根社的蘑菇种植、王芳莉的蛋鸡养殖、张小民的蔬菜种植和陈川的花卉种植等,辐射本村及周边100余户村民就业和致富;在疫情防控期间,驻村第一书记李存刚主动担责,为群众广开销路,卖鸡蛋、卖蘑菇,被经济日报誉为“疫情下的金牌销售”,被20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走,到塬畔村采摘游玩去!”已成为铜川市及周边人们的口头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塬畔村党支部一班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共建美丽家园,携手走进乡村振兴新时代。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