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雨过天晴。山阳县漫川关镇龙湾小区十几位老人坐在社区党支部门口的屋檐下,三三两两地聊着天。几位老婆婆轻轻地唱着小调,宛转悠扬:“秀水名山,修一座茅庵,不大不小,不窄不宽,良田树木,曲水一湾……”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山阳县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目标,创新提出开展“两讲两评两建两树”活动。各镇村依托“四个二”实践载体,结合实际,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载体内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尤其是漫川关镇创新提出以学在我家、和在我家、乐在我家、美在我家、爱在我家、兴在我家为主要内容的“六在我家”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实践阵地建起来、志愿队伍组起来、志愿服务动起来”的初步成效。
“和在我家”,“三孝”传家远
80岁的刘孝明老人有两个儿子、4个孙子。2018年,他们家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入住乔家村龙湾小区。尽管已经80多岁了,但刘孝明老人依然身板硬朗,还喜欢给孙子和邻居家孩子讲传统美德和孝道故事。
乔家村龙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有搬迁户571户,最大的特点就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大部分老人习惯了土灶锅台,用不了煤气和电器;还有少数残疾、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困难。
乔家村党支部和龙湾小区党支部提倡以“三孝”为核心的孝道文化,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亲情助力暖人心”“守望相助一家亲”,引领文明新风尚。同时,他们开展“四讲一送”、“红黑榜”评议、“爱心超市”积分兑现等活动,先后评出致富标兵200人、好公婆65人、道德模范8人、卫生先进户100户,引领群众崇德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在我家”,“三美”幸福长
漫川关镇小河口村与湖北省十堰市上津镇接壤,地处金钱湖畔,203省道、商漫高速延伸线穿村而过。这里既有秦风楚韵的人文特色,又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是商洛市“秦岭美丽乡村”,村里开农家乐的群众比较多。
村支书汪礼青开办的农家乐“汪家院子”远近有名,节假日甚至需要提前一两天订餐。
汪礼青说:“小河口村有239户797人,近年来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打造‘环境美’‘形象美’‘民风美’的美丽乡村。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老规矩、老礼数赋予新的时代含义,用来教育村民。”
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记者看到,“吃饭时要长幼有序入座”“吃饱了要轻放碗筷”等老规矩贴在墙上。汪礼青说:“下一步,我们还打算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礼数做成一块块铭牌,挂在村里各家农家乐的包间里,让前来游玩的外地游客也能从中学习、感悟传统美德。”
漫川关镇结合旅游景区管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聘用36名义务监督员,开展环境卫生等级评定,落实“门前五包”责任。80余名志愿者参与环境卫生清洁行动,进一步优化了旅游环境和生活环境,以“环境美”展示“形象美”,以“形象美”带动“民风美”。
“爱在我家”,大爱满人间
漫川关镇板庙村以“爱在我家——邻里守望相助”为主题,积极联系6名“爱心使者”为6名贫困儿童开展生活照料、亲情沟通等志愿服务。
村民张启莲的孙子曹强兴父母去世后,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商洛市烟草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李明泽从2016年开始定点帮扶曹强兴,每月到家中给他送课外书籍、生活用品,和他聊天拉家常,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如今,曹强兴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正在茁壮成长。
此外,漫川关镇推行分类爱心包扶、“互联网+视频亲情热线”服务,68名志愿者先后深入20名留守儿童、37位孤寡老人家中开展关心关爱活动,23名留守老人和儿童通过亲情视频热线与家人远程视频、沟通感情。
采访临近结束,天空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金钱湖畔的小河口村村头,村民孙德华正怡然自得地坐在自家房檐下,喝着茶。今年已75岁的他一头黑发、满口白牙。老人一家2006年从山上搬下来,2015年在省道边翻盖了两层楼房。2016年,政府出资给他家的房子加装了古色古香的门头。如今老人在村上做保洁员,儿子在外跑运输,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孙德华笑着说:“美!如今咱住的这地方美,周边的环境美,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漫川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周孝军告诉记者:“我们还搭建‘互联网+大喇叭’、建好‘讲习堂’、开通‘学在漫川’微信公众号,开展‘学在我家’活动,全面提升群众素质;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群众自乐班、漫川大调艺术团3支队伍,开展‘乐在我家’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为主题,开展‘兴在我家’活动,通过做好事、存积分、换物品,逐步建立起良性的社会治理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