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紫阳:“四抓四力”构建党建引领搬迁社区治理新模式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6-16 16:00 作者:唐学丽

紫阳县聚焦“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总目标,抓实易地搬迁社区党建“五个五基本要求,以易地搬迁党建示范点为抓手,大力实施“四抓四力”党建引领搬迁社区治理新模式,切实提高搬迁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抓组织建设,发挥组织凝聚力。坚持“搬迁社区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搬迁户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采取“联合、挂靠、新建、融合”等方式,在新建易地搬迁社区成立党组织,建立网络党支部,划定网格党小组,选定楼栋党员中心户,健全搬迁安置社区党组织体系。以党组织为核心,同步成立群团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业委会等群团自治组织,打造以党组织为轴其他自治组织为轮的服务体系,以轴带轮、以轮辅轴,凝心聚力,实现为民服务最高值。目前,10个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已成立10个党支部、10个网络党支部,划定37个网格党小组,选定159户党员中心户。建立群众自治组织53个,其中居委10个、业委会10个、群团组织20个、社会组织13个。

抓班子队伍,强化组织战斗力。党组织是核心,班子队伍是关键。根据社区人口规模及职数设定,严把人员入口关,以担任过村(社区)组干部、退休返乡职工、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村致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为主体,及时选优配强社区党支部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配备数量充足的社区工作人员。深化“一回引四培养”工程,大力发展年轻党员。从返乡创业人才、优秀农民工、青年大学生和本土人才中,为每个新建社区培养储备至少2名后备力量。持续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包帮联建活动,派驻工作队,共驻共建。大力实施搬迁社区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强化“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力度。目前,新建社区党组织选优配齐党组织书记10人、“两委”班子成员89人,选培后备干部2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人,选派包帮联建队伍10支,1137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1592名党员已挂牌管理,集中培训全覆盖。

抓活动阵地,培养群众自治力。根据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服务人口规模及服务半径,确定600-800㎡、500-700㎡两个建设规模等次,按照“5+1+X”布局架构,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综治调解中心、老(少年)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居民管理委员会等场所,为党员群众开展学习、组织活动、协商议事提供必要的条件。拨付1049万元用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县委组织部对质量进度好的镇给与奖励补助,保障阵地建设活动经费。成立“一约四会”,开展“道德讲堂”“讲家史、谈家训、立家规、正家风”活动,在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群众自治力。截止目前,10个易地搬迁社区均有活动阵地,开展道德讲堂活动7场次,树立先进典型10余人。

抓民生保障,增强群众向心力。以满足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刚性民生需求为主,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服务,确保搬迁群众享受服务权利不打折扣。始终把就业放在一位,采取联系企业用工就业一批、引导劳务输出就业一批、支持发展产业就业一批、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安置一批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搬迁群众就业需求,扩大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加大党员群众就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目前,全县共计新建农业园区19个、社区工厂9家,开发公益性岗位98个,组织劳务输出3000余人。新建、改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 2470个,满足安置点教育需求。新建卫生服务机构1个,解决群众看病需求。同时,强化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完备地配套体系,构建和谐美好搬迁家园。

(中共紫阳县委组织部 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