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三夏时节,行走在兴平的镇村院落、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扶贫帮困的火热场景......
今年以来,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发起最后总攻、夺取全面胜利,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奋力决战决胜,实现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凝心铸魂,教育党员干部初心不忘本色不改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兴平始终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持续用新思想新精神武装干部头脑。5月份,兴平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连续利用1周时间,先后举办全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对脱贫攻坚“四支队伍”进行集中培训,在全市涌动着浓厚的学习宣传热潮。与会学员表示,这次培训只是系统深入学习的开始,要把学习研讨成果带回到岗位,贯穿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精准脱贫作为“国之大者”,倾心倾力、绷弦铆劲,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兴平着眼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制定了重点民生项目征求意见制度和人大代表票决制度,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打破部门壁垒,设立“市民之家”,推行“综合窗口”模式,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办事流程优化提升,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形成为民服务解难题的长效机制。
兴平对标“三秦楷模”,践行梦桃精神,把学习赵梦桃小组、张富清、呼秀珍等先进事迹作为“主题党日”、“党性体检”的鲜活教材,让党员干部学有标杆、做有示范。制定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指导手册》,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明确细化为15项要求、63项具体任务,不断烧旺政治生活“大熔炉”。建成革命先驱魏野畴事迹展室,开展革命传承教育160余场次,高标准打造党员党性体检中心12个,累计党性体检干部1.3万余人次。
选优配强,打造素质过硬的“头雁队伍”
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去年以来,兴平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严把村干部队伍“入口关”,全面加强村干部资格联审,共筛查清理问题村干部155人,把90余名致富能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充实到“领头雁”队伍中。积极推行镇(街道)党委初审、市直相关部门联审、市委复审核定“三审联动”,一个一个“过筛子”,实现了全市164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及村“两委”主要干部“一肩挑”。同时,科学制定了培训菜单,对“一肩挑”后新调整村支部书记进行精准培养,累计轮训村干部4000余人次。
为了激发干部扶贫的士气,兴平还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去年以来,运用“三项机制”重用激励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一线脱贫干部58人,让一线扶贫干部干事有奔头。
决胜脱贫,把战斗堡垒筑在最前沿
为了让软弱涣散党组织“跟上趟”,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两力两率”服务水平,兴平在推进中央脱贫攻坚巡视考核反馈意见及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全覆盖式拉网排查,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采取1名市级党员领导联村,1名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包村,1个市级部门帮扶,选派1名“第一书记”、组建1个驻村工作组的“四个一”措施,全市45个软弱涣散村、1个软弱涣散社区、1个软弱涣散国企党组织全部得到提升巩固。
同时,兴平进一步下沉保障资源,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基层组织保障水平。去年以来,先后从市财政列支村干部补贴及经费2200万,“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经费210万、生活补助179万,落实村级活动阵地标准化提升专项经费382万,在市管党费中划拨277万专项补助资金,改扩建村级办公场所48个,村级活动广场27个,内外整体翻新村级阵地10个,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4个、咸阳市标准化示范村22个。
翻阅兴平脱贫攻坚进程图,村村都有新变化,村村都有新气象。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全国村庄清洁创建活动中,兴平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市)。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温暖的是群众的心坎,6月4日,在三合村村委会,召开了一场别具意义的产业分红大会,在场的20户贫困户共分红3万余元,领取分红后,贫困户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台了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在12个镇办分别集中打造2个各350亩产业示范村,并免费配发苗木,作为“村集体投资”入股,采取“党建+”“党员+”方式,由村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员和村干部“一带十”,带动群众跟着富起来。目前,已建成产业示范村24个,流转土地8400亩,种植樱桃、冬枣、猕猴桃等苗木76万株,新增合作社95家,带动798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戮力同心,足音铿锵。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热潮中,兴平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就如同一座座战斗堡垒,一个个扶贫干部就如同一面面旗帜,树立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带动贫困群众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昂首阔步迈进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