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清涧:真抓实干促振兴 共克时艰兴产业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02 09:11 作者:张瑜

初夏时节,万物勃兴。在枣乡大地,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一条条乡村道路宽阔平坦,一片片梯田式产业基地强势崛起,田间地头、养殖基地、生产车间,到处都是干群合力攻坚的和谐画面,焕发着加速发展的勃勃生机。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当前,清涧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学讲话、强服务、促发展”主题活动,凝聚全县上下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推动脱贫攻坚及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让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清涧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不折不扣抓落实

“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工作一线、放到田间地头,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通过学习理清工作思路、找到工作抓手,切实解决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破解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5月21日,清涧县委书记温江城在全县“学讲话、强服务、促发展”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就在前一天,温江城带着草帽、穿上胶鞋,来到李家塔镇邓家圪崂村实地了解撂荒枣林管护情况,看到乡镇干部和枣农一起劳作,干得热火朝天,他也虚心向枣农请教旋耕机的使用技巧并亲自体验。休息时间,温江城现场给镇村两级干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鼓励大家要认真发展产业,做足产业文章,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温江城书记的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讲出了高度,又带有温度。现场干部群众的体会同样朴实生动、情真意切。村民邓永宁就深受启发,回家后他立即行动起来,把自家的20亩撂荒枣林全部进行了管护。

清涧县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把学习讲话精神从会场、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生产车间,全县15个镇(中心)分成3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两名县委常委包抓,通过原文领学、排查梳理、研究讨论、现场办公、总结提升等5个环节,上下齐心、真学真用,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李家塔镇党委书记贺小明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基层干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干劲更足了。我镇将结合村情实际,把绿色养殖、传统种植业做大做强,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压实压紧各级责任 “问题清单”变“服务清单”

翻开清涧县县长高明伟的扶贫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民情账”,“今天下乡调研发现部分村集体经济没有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市场环境、劳动主体、后期管理等因素,导致减贫带贫益贫的效益不明显,这会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成果,必需限期整改。”“尽快组织各镇(中心)与北国枣业公司沟通对接,签订收购协议,稳定增加农户收入,带动红枣产业再‘红’起来。”……

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清涧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红枣产业振兴、山地苹果基地管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人居环境整治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在仔仔细细排查问题、认认真真分析问题、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水平,用“我为群众做了啥”检验服务质量,切实将“问题清单”变“服务清单”,形成上下联动、真查实改的生动局面。

包抓县级领导带头开展排查督导,往返奔走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行一揽子查,既查共性问题,又查个性问题,多层次、多渠道掌握实情、找准问题,剖析原因、研究举措,并采取座谈交流、现场办公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确保穷尽所有问题,一并整改到位。同时,印发了《清涧县近期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参考清单及行动计划》《清涧县帮扶干部入户走访任务清单》两个文件,为4300多名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压紧压实帮扶责任,打通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

最近,高杰村镇玉家山村村民白光成心情特别好,他兴奋地说:“近几年,由于村里水源水位下降,村民吃水有了困难,今年,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新建起2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村里的吃水难题彻底解决啦!”

清涧县水利局在开展“三排查三清零”攻坚行动中,排查发现折家坪镇西袁家沟、高杰村镇玉家山等8个村因季节性缺水、水源水位下降、高速公路基础打桩等原因,存在供水量不足、水质咸苦等现象。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县水利局因地制宜制定整改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新建蓄水池、寻找新水源、制定长效机制等整改措施,彻底解决了群众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现如今,村民的收入稳定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变美了,幸福指数与日俱增。”宽州镇陈家塔村第一书记白彻说。

为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建立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清涧县对330个行政村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并结合当前开展的以“履一个诺、育十棵树、净百米路、办千件事、结万家亲”为载体的“转作风、办实事、提效能”决胜行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集中整治,让党员干部沉下身子办实事,真抓实干解难题,以过硬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破解发展瓶颈 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连日来,在清涧县东区黄河、无定河两河三岸及重要通道两旁红枣优生区的山埂上、坡洼边,旋耕机在枣林地里隆隆作响,机械不能作业的区域,枣农围着枣树挥锄翻草,处处洋溢着奋斗的喜悦。

红枣是清涧县传统支柱型产业,红枣栽植面积近90万亩,近年来,受气候、市场因素冲击,加之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全县红枣产业逐渐萎缩,枣农对管护红枣失去了信心,导致枣林撂荒弃管严重,枣农收入甚微。

如何破解红枣产业瓶颈,守住红枣产业根基,今年,清涧县全面启动弃管撂荒枣林的管护,下达6万亩管护任务,县镇村三级联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方式,切实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引导红枣产业良性循环。

“我们老两口干不了重活,这几年枣林地基本都在撂荒。最近镇上组织的机耕队免费帮我家翻了6亩枣林地,又送了化肥,我和老婆就负责日常的打芽管护。镇政府还与县上的枣业公司签了保底订单合同,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高杰村镇辛关村78岁的贫困户张树林这几天正和老伴忙着在地里给枣树打芽,提起县上出台的撂荒枣林管护政策,老人感慨万千。

2019年,在榆林合力团陕煤集团的帮扶下,清涧县建成了投资3.4亿元的北国枣业红枣深加工产业扶贫项目。管护撂荒枣林,既保证了北国枣业公司的生产原料,而且保底收购的政策让广大枣农“手中有订单,务枣心不慌”。

在管护东区红枣优生区撂荒枣林的同时,清涧县还在西区全面加强新栽苹果基地建设的管护,不断提升枣果基地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枣果产量和品质,让枣果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真正增加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路遥小镇”最近成了清涧县的网红打卡地,这里既有山水美景,又有文化元素。夜幕降临,小镇的大红灯笼相约亮了起来,烘托出一个如画般美丽恬静的古色小镇,神秘而又充满魅力。

“在朋友圈看到‘路遥小镇’的夜景美轮美奂,今天专门约了朋友来这里休闲娱乐,我们吃了这里的‘招牌饭’烙饼烩菜,晚上又观看了文艺演出,回去后一定要宣传让身边的朋友都来观光体验。”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对“路遥小镇”赞不绝口。

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清涧县借助“路遥”这张名片,将石嘴驿镇康家湾村“路遥小镇”与王家堡村“双水村”及路遥纪念馆一体打造成路遥故里文化观光体验带,将路遥笔下的民俗文化与驿站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融物流服务、特色饮食、传统手工业和现代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清涧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力举措,从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增强乡村振兴后劲出发,立足自身实际,力求改革创新,通过做大做强做优扶贫产业,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