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妇联捐建的白皮松基地。
自驻村帮扶蓝田县薛家村以来,西安市妇联以“巾帼脱贫圆梦行动”为载体,狠抓党建、资金、技能、产业、健康、爱心扶贫等工作重点,驻村帮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2016年7月,市妇联负责薛家村扶贫工作,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通知》,组建了扶贫工作队,明确了任务和职责。3年多来,主席李军每月,副主席岳岚每周坚持到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做到重大活动必出席、重大节日必慰问、重大事项必在场,有力推动驻村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
二是大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到扶眉战役纪念馆、葛牌、北宽坪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见学,增强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积极开展“党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坚持利用微信、电话抓好在外党员的学习教育管理,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开展党员实践活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加强共建帮建,市妇联党总支、党支部先后20余次到薛家村组织党日活动,送祝福、送培训、送法规、送政策。组织薛家村干部党员到袁家村考察培训,学习特色乡村谋求产业发展的经验,建立了薛家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工作运行机制,提升了“党建+”建设水平。
三是不断激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统筹抓好精神和物质扶贫,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积极向群众和贫困户宣传阐释好理念、好政策、好形势,激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成立爱心超市,积极探索“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的模式,建立爱心超市管理运行台账、管理登记台账、积分兑换信息登记台账等,打破了部分贫困群众惰性思想。
四是致力打造产业扶持“造血”工程。高度重视薛家村的产业发展,连续两年投入15万余元建成产业林9.5亩约4500余棵,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投入8万元建成12.2千瓦光伏发电产业项目,有效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针对留守妇女多的实际,确定了通过手工艺实现创收的设想,3年来培训妇女500余人次,学习掌握了钩织鞋、包、帽子等手工艺,与蓝田县手工艺联盟协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按件计价,实现创收;为5户一般贫困户各发放4000元产业启动资金,邀请农畜牧业专门机构开展指导帮助,2019年春节前动员市妇联干部、女企联、市妇联老干部等参与脱贫帮困,帮助出售黑猪18头,收入约4.75万余元;为解决白皮松和核桃运输难的问题,协调落实48万元的项目资金,完成了3.1公里产业路硬化工程;2018年对照贫困户脱贫退出“五条标准”和“八个步骤”,组织5户一般贫困户、2户五保贫困户实现了脱贫退出,驻村帮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改变“三委”无办公场地状况,主席李军多次协调市、县统筹办,争取资金120万元,建成593.5平方米片区化中心社区,可满足村两委办公、学习、再就业培训和集体活动的需求;针对季节性缺水问题,党组领导与水务局、发改委等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68万元,完成了400米深水井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1、6、7组多年的用水问题;争取项目资金26万元,为村内安装了100盏照明路灯;引导村民开展垃圾清理、分类和卫生环境整治等活动,不断提升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自觉性。
六是坚持经常性走访慰问。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活动,3年来走访慰问贫困户98家(次),发放慰问金74800元,生活物品价值10余万元;先后分别携手完美(中国)陕西分公司、陕西路安特实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筹集140余万元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慰问活动。组织薛家村贫困群众走进西安市,参观了大雁塔广场、钟鼓楼、古城墙等,实地感受西安市巨大变化,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