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旬邑马栏山,五彩斑斓。行走在马栏镇后义阳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群众灿烂的笑容,犹如一幅绚丽夺目的水粉画徐徐展开……“程书记来了以后,我们村的面貌大变样,不仅建起了以果业种植、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还修了路、修建了排水渠、卫生室和村民活动室,我们干活的心情都好了很多。”提起后义阳村第一书记程治国,村民文春纪脸上满是笑容,这也是该县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倾情帮扶群众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旬邑县全县扶贫战线广大干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精准摸底明底数、脚踏实地补短板、倾心尽力抓帮扶、下接地气搞宣传,为广大贫困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觅贤荐能”选得准
确保扶贫干部“适岗能为”
太村镇杜家村第一书记吴博之前是一名机关干部,他在驻村的3年时间里,不仅在村里发展了矮化新品种果树、水果玉米、奶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业,给村上的“五保户”定期打扫卫生、购置生活用品、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还争取项目资金,为杜家村修建了新的村“两委”办公场所和文化广场,整修了垃圾台等环卫设施,为主街道安装路灯21盏,修筑排水渠3000米,平整耕地16亩,修建生态涝池1个,使杜家村面貌焕然一新,他也成为大家心中的好干部。“只要在村上待一天,就要使村上有变化,群众有盼头”,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扶贫干部的信念和目标。
为了加强帮扶工作,2018年初,旬邑县安排33名县级领导和146名科级干部每人包抓一个村,负责指导、协调村上的各项工作,重点是脱贫攻坚工作;选派精兵强将,为112个贫困村和67个非贫困村选配第一书记179名、驻村工作队员493名,实现驻村干部每人分包20户贫困户,责任到户、任务到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落实关于“四支队伍”管理政策要求,县上下发了《关于整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的指导意见》《旬邑县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管理办法》《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文件,成立了“四支队伍”管理办公室,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级部门合力抓、镇办党委统一抓的责任体系。同时,建立驻村帮扶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联系,定期交流,分析问题,议定措施,促进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按照‘四不摘’工作要求,我们研究制定《旬邑县贯彻落实‘四不摘’十条措施》和《旬邑县贯彻落实‘四不摘’十条措施实施细则》,实行责任清单制,夯实各级扶贫干部的责任。同时,按照 ‘三比一提升’行动要求,在‘四支队伍’选派上,突出尽锐出战,坚持选派有担当、有作为、有素质、有能力的中青年干部奔赴扶贫村,尤其是从单位后备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把熟悉‘三农’工作的同志选派为帮扶队员,全面整合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和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力量,确保了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旬邑县委副书记张延武告诉记者。
“全程指导”育得强
确保扶贫干部“无忧愿为”
为了全面提升“四支队伍”综合素质,旬邑县组织“四支队伍”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学习,坚定扶贫干部工作信心,激发工作活力,提升工作效能,确保“四支队伍”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好“尖兵”作用。该县编印了脱贫攻坚知识“口袋书”,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入户走访、考试测评等方式,强化业务指导和政策宣传,确保扶贫政策和帮扶基础情况“一口清”。同时,相继开展了全县“四支队伍”能力提升巡回培训,“送技术、送政策”“四支队伍”“人机对话”考试,“不忘初心勇担当、我为扶贫添光彩”主题演讲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截至目前,累计培训3300余人次。
土桥镇三王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郭健驻村期间,主动学习各级精准扶贫政策,抓住扶贫工作重点要点,利用错时工作法,采取上门入户讲解召开村民大会讲解、利用村委会喇叭讲解等多种形式,将粮食直补、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带给村民。他还围绕“壮大苹果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思路,动员全村群众提高果园管理技术水平,先后邀请县农业和林业部门的专家开办群众技术培训班10余次,充分调动群众利用果园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帮扶、群众大干的良好局面。
“动真碰硬”管得严
确保扶贫干部“积极作为”
“县上对驻村工作队管理很严格,我每周一都要参加镇上召开的例会,接到任务后与大家共同研究落实措施。”太村镇刘家村第一书记马君瑞介绍,为加强对“四支队伍”的科学管理,提高驻村帮扶工作质量,旬邑县各镇(街道)建立了“四支队伍”管理台账,构建起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机制,把管好用好“四支队伍”纳入县镇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内容,进一步压紧靠实各级主体责任。全面实施驻村工作考勤制度,对不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的,视情节严肃处理。
县上每月对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年底对“四支队伍”帮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三项机制”挂钩,作为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提拔重用的必要条件,对于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责令帮扶单位予以召回。同时,该县通过个别谈话、实地考察、民主测评、综合评价和重点研判五项举措对全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工作较差,建议调整的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进行调整或召回。今年以来,提醒谈话26人,诫勉谈话4人,召回11人。运用“三项机制”鼓励激励实施办法提拔重用干部50余人,其中“四支队伍”人员就占到一半以上。在提拔过程中,容错纠错2人、“能下”调整科级干部2人。